第03版:社会·民生

为学子撑起平安“保护伞”

——市关工委联合公检法等部门护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纪实

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平安祥和,师生脸上笑意融融,警情环比同期下降100%……在濮阳的每所校园内,处处都洋溢着欢乐氛围。平安校园,凝结了市关工委的心血。近年来,市关工委联合公安等社会各界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创新护校园护学子模式,为学子们撑起了一把平安“保护伞”。

“警校融合”护航校园安全

今年2月26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市各个校园门口都有这样的一群人——手持防暴盾不断行走在学生之间维持秩序、守护平安,他们就是我市公安机关的广大民辅警。

“看到他们在校园门口巡逻,我们感到特别安心。”市第八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刘女士说。

除了在校园门口巡逻维持治安,我市公安机关广大民辅警还利用开学第一课的有利时机走进课堂,通过以案释法等手段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今年以来,市关工委和市公安局以开展“清底除患”“护校安园”等专项行动为引领,会同大中小学、幼儿园,探索实施“警校融合”警务机制,根治学生暴力、老师语言欺凌、校园欺凌,助力护航校园安全。 

紧盯校园保安员配备、视频监控和一键式报警装置、封闭化管理、硬质防冲撞设施等安防建设,督促学校落实安全防范主体责任,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520余处,督促增加保安人员540余人;对3所没按标准配齐保安的学校领导进行约谈,促使配齐到岗。

抓实校园周边治理,联合教育、消防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开展集中清理清查,检查校园周边出租房屋、宾馆、酒店等场所530余处,破获涉校犯罪案件4件,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140余处。

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高效处置各类涉校报警求助。创新建立“白天常态化+夜间时段化”巡逻机制,将学校作为每日必巡点、驻巡点,通过“驻巡+动巡”“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巡查,及时发现、清理闲杂人员,对萌生危害学子的不法人员给予震慑。

建立健全警校联勤联动机制,组建由派出所民警、社区民警、村警、校园保安员、师生代表等参加的校园警务团队,化解各类涉校矛盾纠纷。指导学校全面摸排涉吸烟饮酒、旷课逃学、沉迷网络、参与赌博等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线索,督促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发挥公安民警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培养广大在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法治小班长护航同学成长

“从今天开始,你们40名中小学生就正式成为法治小班长了……”5月24日,驻校干警、市油田第十中学法治副校长吴红霞在法治小班长队伍成立仪式上说。

据了解,自今年4月起,市关工委和市公安局创新校园法治宣传方式,在大中小学校教学班设立法治小班长,拓宽普法、收集违法信息渠道。据吴红霞介绍,法治小班长主要承担协助老师做好本班级的法治宣讲;收集班里同学、学校周边在平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第一时间向法治副校长汇报;向本班级同学普及法律、安全防范知识等3个方面的任务。

今年以来,市关工委联合市公安局在全市120座大中小学校每个班级设一名法治小班长,构建由法治副校长、班主任老师、法治小班长三级法治辅导模式。公安机关定期对法治小班长进行法治教育培训,通过法治小班长的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带动身边同学增强自身学法用法意识,养成遵纪守法习惯,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学校”的良好局面。

“自设立法治小班长一个月来,我接到有学生抽烟、谈恋爱、与社会闲杂人员来往的报告5个,经过依纪依法、以理以情劝导,都得到妥善处理,消除了不良苗头隐患。”华龙区第一中学法治副校长王新文说,下一步,校警联合将开展法治班会、法治手抄报大赛、法治小班长演讲等法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自觉,在校园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护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雏凤声”唱响未成年人保护最强音

“利用雏凤声未检工作室这一平台,根据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和分级帮教机制,我们搭建了‘检察官+人大代表+民警+心理咨询师+律师+专业司法社工+班主任’的‘1+N’多元结对帮教模式,增强帮教专业性,夯实实践操作的根基,为孩子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服务。”6月6日,台前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副科长刘莉说。前不久,她负责的人民检察院雏凤声未检工作室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首批河南检察机关“豫见未来”雏凤声未检工作室。

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为改变以往单向输出式的法治宣传模式,在全市检察系统设立雏凤声未检工作室,充分利用“检察开放日”等活动,采取“现场+抖音、快手直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邀请辖区中小学师生、家长代表及相关行业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和演绎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的法律故事,帮助未成年人在生动的故事中增长法律知识,在积极的互动中学会自我保护,在快乐地成长中远离违法犯罪。

雏凤声未检工作室大力推动建立临界预防机制,开展临界预防33人,联合公安机关建立犯罪临界未成年人数据库,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通过差异性帮教、训诫教育、亲职教育等多种方式实现临界预防。积极探索形成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机制,逐步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大格局。

除了联合检察机关,市关工委汇聚多方发力,督促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制订《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意见》,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校园法治宣传、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官向离异双方发送《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教育其要当好合格家长,多关心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避免因离婚纠纷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发放“致老师杜绝言语欺凌信”,严禁老师用欺凌话语伤害学生,共同织密防护网。

本报记者 宋仁志 通讯员 韩学忠 石世婵

2024-06-14 ——市关工委联合公检法等部门护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纪实 1 1 濮阳日报 c142232.html 1 为学子撑起平安“保护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