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华龙区胜利办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建强队伍、提升质效、办好实事、激发活力,进一步拓宽思维、放大格局,精心组织、靶向发力,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党员联系群众基层治理模式,助力基层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党建赋能,建强组织力量。胜利办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发挥党工委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员”联建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整体谋划、条块协同、共同落实的全域治理格局。实行科级干部分包村居机制,建立常态化动态联系制度,科级干部每周深入各村居实地指导,由“坐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主动下村居服务”,把“会场”搬到“现场”,着眼基层治理难点“破题”,真正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的提高。二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把工作突出责任强、解决问题能力强、维护团结作风强的干部,通过村“两委”班子届中评估、社区党委选举、离退休党支部换届等方式不断充实到一线,推进基层治理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严格贯彻落实党建“双述双评”“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基层党建暨“五星”支部创建观摩。
创新方式,提升治理质效。一是实施“一居一品”社区治理策略。胜利办党工委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努力实现“一把钥匙服务一把锁”。各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惠民社区创新“11314”工作模式,社区治理焕发出新活力、新气象。南海社区成功探索“1+2+N=1”工作机制,荣获“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绿景社区实施“居民说、社区管、共同做”管理模式、添运社区实施“五心”工作法、康居社区实施“六民”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临河社区建立“书记谈心室”、河西社区建立“居民会客厅”,拉近社区和居民的关系。濮水河社区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吸纳300余名青年创建志愿队伍,其做法多次被《濮阳日报》等媒体报道。该办党工委坚持在努力办好群众关注的每一件“关键小事”上下大功夫,先后解决了辖区环境治理、停车难等长期存在的难题,实现了居住环境提“颜”增“质”,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二是织密三级管理网格。科学设置1个一级网格、25个二级网格和232个三级网格,形成“街道统筹、社区负责、区域网格员排查”三级网格管理制度,加快实现基层治理由“有空白”到“无盲区”的转变,实现对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心系群众,办好民生实事。胜利办党工委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社区治理的重中之重。一是服务基层解忧。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群众需求精准办、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办、领导干部示范带动办。开展党群议事20余次,开展“双报到”活动,解决疑难问题10余个。改造提升马呼屯村村级道路、福里街路等,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协助濮水河社区、水景湾社区760户居民解决房产证办理难题。协调解决天鹅堡小区供暖问题。引进“1+N+n”智慧养老平台,为独居老人提供智慧康养设备,打造康养服务的水景湾样板。建设胜利办养老服务中心、25个村居日间照料中心。开发微信小程序,完成463名“两补人员”资料的线上收集,打通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二是聚焦重点解难。通过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夯基础、建队伍、补短板”攻坚提升、清廉村居建设等重点工作,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马呼屯村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引进豫龙农庄,提升村办企业“芽状元”豆芽厂产能,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为基层治理赋能。分批次推进尧当村安置房分配,把回迁安置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戚城屯村用活集体资产,2023年村集体总收入达64万元。聚焦马呼村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党员队伍带好、把发展路子走好。三是聚焦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完成南海鑫苑等2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涉及150余栋3100余户,开展10轮“六乱”整治行动,改造后的小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业主满意,真正实现了小区改造、社区治理、群众利益多方共赢,老旧小区“颜值”“内涵”双提升,走出了一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蝶变之路。
“三治”融合,激发社区活力。胜利办积极探索“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能量,以绣花功夫实现基层善治。一是发挥自治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业委会、居民议事会、楼栋长制度等机制,吸纳有意愿、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健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包保,常态化建立联系。目前,该办已成立业委会11个、居民议事会43个、志愿服务队伍69支,90%以上的小区实现小区基本管理,居民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深入实施“四议两公开”,让村民自己“议事、主事”,强化村级自治,为基层治理“通络”“强筋”。二是发挥法治约束作用。依托“三官两员一顾问”资源优势,统筹网格长、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居民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下沉至网格治理中,常态化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防范、安全隐患协查、救助帮扶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三是发挥德治引导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晨曦”青年服务驿站等阵地,开展“小板凳故事会”、趣味课堂、科普教育、经典诵读、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挖掘身边好人好事,放大“好人效应”,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常态。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下一步,胜利办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民生难题,拿出实招硬招,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带领辖区居民共同走向幸福生活。(王亚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