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搭建创新型引领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集聚科研平台40余个,积极探索实施“企业出题、科学院解题”新模式,与43家企业紧密共建。聚焦化工主导优势产业,成功创建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省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成为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新能源、氢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共建河南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聚焦“四新”和氢能等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借地”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贯通产学研用,探索形成“研发在外、中试在濮、成果就地转化”的创新模式,加快建设2家省级中试基地和9家市级中试基地,建成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成功攻克32项“卡脖子”技术。

构建创新人才体系。在全省率先发布“濮阳全球产业人才地图”,打造数字化智慧引才系统,形成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一张网”,服务企业精准匹配人才、靶向引才,打通“供给端”“需求端”;探索建立企业人才服务团,采取“政府引才、企业使用、财政保障”模式,用事业编、补贴奖励等政策留住人才,每年吸引约3万名青年人才就业创业。

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赶考路”,一条艰苦奋斗的“创业路”。新时代新征程。“未来,我市将全面统筹创新转型、产业转型、空间转型、绿色转型、开放转型、治理转型,重构产业体系、重塑发展优势、提升城市能级,加快构建内生动力稳健强劲、社会民生和谐幸福、生态环境绿色优美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2024-07-03 1 1 濮阳日报 c143169.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