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段文) 近日,华龙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干警陈晓情在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上,向80余名中小学校分管安全副校长、乡镇街道中心校安全专干,介绍“豫”见未来·春晖小程序的线索收集、线索转介、关怀中心、法治宣传四大功能,并通过大屏幕帮助与会人员了解和使用小程序。这是该院防范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华龙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问题,固本强基、守正创新,创新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机制,深入完善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切实提升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质效。
组建一支队伍,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共同体。该院与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市场监管、文广旅、卫健、妇联、团委等部门,以及11个乡镇(办)办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成立由区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办)政法委员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联络员队伍,构建以联络员为中心、职能部门履职、群团组织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的工作模式,联络员及其单位在工作中发现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线索,均可向相关部门移交,形成了综合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
健全两项机制,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针对办案中存在的困境儿童监护问题,该院与民政、妇联会签工作机制,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库,对困境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民政救助、指定监护、职业培养等工作,实现对困境儿童全方位保护。完善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涉案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模式,深化检警联动,制订向其居住地刑警队、派出所各发一份提醒函,向其家长发一封督导信,给未成年人打一个帮教电话的“四个一”工作法,实现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有效干预。
聚焦三个重点,撑起未成年人安全保护伞。一是聚焦校检合作,助力校园安全治理。该院在市油田六中设立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实践基地,实现检校优势互补;联合公安机关在市油田五中设立全市首家法治副校长工作室“蓝天工作室”,积极协助学校开展犯罪预防、完善校园内外安全管理机制。二是聚焦未成年人涉“两卡”犯罪,开展专项治理。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在未成年人办理开通网银、手机银行业务时存在未充分提醒、风险提示流于形式等问题,对相关监管部门及涉案金融机构制发检察建议,强化风险防控。三是聚焦新兴业态,开展专项监督。与公安、文广旅等部门对接,召开新兴业态治理座谈会,联合对全市电竞酒店开展专项监督,倡议建立电竞酒店未成年人保护协同监管机制,引导和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实名登记、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不予接待未成年人等措施。
打造四大阵地,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一是推进“一站式”询问中心建设。该院联合区公安局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通过专门场所、专业设配、专业力量引入等方式,实现从案发到调查取证,再到心理疏导的“一站式”办理。二是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在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妇联签订未成年人保护协作机制的基础上,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将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引入涉未案件办理。截至目前,该院已对48名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25个家庭改善了亲子关系。三是壮大未成年人帮教、救助队伍。与市心理学会、慈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专业的司法社工队伍,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教;与团委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开展社区行动结对共建,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举办公益活动30余次;加强检矫协作,与司法行政部门会签多元化教育机制,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个性化矫正,助力其顺利回归;成立“豫”见未来·春晖人大代表工作室,邀请三级人大代表参与帮扶教育,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四是建设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e平台”。强化数据赋能,以“豫”见未来·春晖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实现涉未成年人信息的随时举报、实时处置、动态监督,畅通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