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刘新霞)夏季高温,天气炎热,细菌生长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7月5日,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针对夏季食品安全特点发布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要预防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选购食品,新鲜食材是首选。夏季选购食品时,应选择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应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查看外观或外包装是否有破损;针对散装食品如豆制品、熟食类,最好闻一闻是否有异味;需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尽快冷藏和冷冻保存,食品开启后应尽快食用;尽量少量多次选购,确保选购的食材和食品新鲜安全。同时,不要采购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和来源不明的畜禽肉,谨慎购买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烧烤食品等。
自制加工讲究,确保烹食安全。家庭自制凉拌菜时,要做好厨房卫生,严格食具消毒,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是佐料安全。注意识别保存的卤料特别是老卤汤是否变质,切忌认为高温可以杀菌而使用变味的卤料。二是烹饪安全。烹调时要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吃现做,注意不要食用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三是食用安全。凉菜如有剩余,要及时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必须彻底加热,尽量不食用隔夜凉菜。
养成良好习惯,防范感染风险。用餐前请洗手,注意餐饮具卫生,倡导分餐制。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不暴饮暴食。生食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应充分浸泡、洗净,最好去皮后再食用。高温季节不宜贪凉,请注意不要大量饮用冷饮,不饮用生水。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资质齐全、卫生设施好、干净整洁的正规餐馆、饭店。外卖订餐应首选证照齐全、服务评价高的餐饮服务单位。
增强维权意识,及时快速维权。消费者就餐时,应主动索要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如发现餐饮单位供售的食品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应第一时间停止食用。就餐后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注意保留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