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张悦 李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的30项典型经验做法,“河南省濮阳市‘一码集成’激活企业开办新质效”位列其中。“一码集成”的背后,反映出职能部门和干部作风的转变,折射出营商环境的优化。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多点发力、精准施策打好监督组合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纪委监委深入“把脉问诊”,将具有审核审批、监管执法、资产资源交易、司法审判执行等职能的部门、科室作为突破口和主阵地,集中发力整治;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审查调查措施使用,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省市在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强“一揽子”惠企政策措施落实监督,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基层、惠及市场主体。
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新路径。市纪委监委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积极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实施意见》,通过优化升级“阳光热线”、实行营商环境评议等“接地气”措施,持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同时,将廉洁企业建设作为清廉濮阳重要单元,开展纪企共建、护航清障行动,指导帮助企业培育清廉文化,推动政商关系保持健康态、实现正循环。
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营商办、市工商联建立“3+N+N”监督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开展市、县、乡三级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一企两店三户”联系活动,上门收集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在各级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纪委监督岗,打通监督保障“最后一米”;出台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机制,畅通“营商环境有问题 纪委书记来帮您”信访绿色通道,用好损害企业利益问题快速查办机制,严肃查处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突出专项整治、专项监督、专项巡察“三轮驱动”,推动各方力量精准发力、协同发力,坚决搬掉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