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拿着自己刚刚制作好的一幅简易麦秆画,来自商丘师范学院美术系在校大学生汤如玉相当自豪。“通过聂老师手把手教导和自己的努力,终于制作成一件麦秆画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汤如玉说。
汤如玉家住开封,在校期间接触了麦秆画,对这种传统工艺技术产生了兴趣,一直想学麦秆画。近日在网上看到濮阳市文化馆将举办麦秆画公益培训班,就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濮阳学习。让她没想到的是,教她和同伴们制作麦秆画的,竟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聂氏麦秆画代表人物聂远征。
说起开办麦秆画公益培训班的目的,聂远征说完全是源于责任。他介绍,近年来自己经常在外面参加艺术交流,很多人都对麦秆画赞不绝口,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麦秆画爱好者,希望能跟随自己学习。“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发展麦秆画,濮阳是麦秆画的故乡,我想通过努力,让更多人掌握麦秆画制作技艺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知道,麦秆画的故乡在濮阳。”聂远征说,市文化馆积极为其提供场地,并在公众号上发布学员招募消息。消息发出去后,不断有郑州、安阳、开封、南通等地的学员报名,原计划20个名额不得不扩展。
7月8日,培训班正式开始上课。聂远征拿着麦秆等制作材料,以及相关制作工具,从如何选择麦秆,到如何烫、如何熏、如何染、如何剪贴等步骤,详细向学员们讲解并演示。每天上午、下午总共4个多小时的课程,尽管很累很累,但65岁的聂远征始终和学员们在一起,并不显疲态。“凡事最怕热爱,做喜欢的事情,时间再长也不觉得累。”聂远征说。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今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聂老师,得知他暑假办麦秆画公益培训班,就赶过来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将麦秆画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授给更多孩子,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来自郑州经开区实验学校的卢莹说。
正如卢莹所说的那样,从2015年开始,聂远征在清丰县多所学校为孩子们上麦秆画制作课。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解并爱上了这项传统技艺,非遗之光在校园里熠熠生辉。
此次非遗培训班时间为7天。结束后怎么办?聂远征说:“一周时间,学员们基本都可以简单制作麦秆画。至于如何进一步精进技艺,我已经建立了微信群,会通过微信群进行网络授课。”以后还会不会举办?聂远征回答:“肯定会,只要条件允许,身体状况允许,并且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一直教下去。”
本报记者 袁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