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龙区新闻

灵活用工『有途』 零工就业『有助』

——华龙区打造多元化零工服务体系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杜鹏 通讯员 王亚彬 文/图

2024年,市委、市政府将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明确提出“建设规范标准的零工市场,市城区建设3个,各县(区)各建成1个”。今年以来,华龙区委、区政府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应对零工经济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全面布局零工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域打造以零工市场为主体、零工驿站为补充的“1+N+N”零工服务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24小时线上+8小时线下”“市场+驿站”多元化零工就业服务机制,有效拓宽了城乡劳动力灵活就业渠道,促进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就业,保障企业在灵活用工和季节性用工方面的需求,为丰富“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供了新载体。

“三级体系”织密网络

华龙区委、区政府聚焦零工就业创业、群众日常生活服务、市场主体灵活用工“三需求”,秉持“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驿站)便建在哪里,服务就保障在哪里”的原则,遵循统筹推进、合理布局、灵活高效、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区—乡镇(街道)—村(居)”“1+N+N”三级零工服务体系建设。在区级零工市场的基础上,依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型商超、志愿者服务站(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等,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因地制宜延伸建设零工市场(驿站)。同时,绘制“零工市场(驿站)地图”,多渠道公布零工市场(驿站)地址、联系方式等。目前,华龙区已实现“1+10+25”,即建成区级零工市场1个,在10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设置乡镇(街道)级零工市场10个,积极协调环卫、城市管理、工会、团区委、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部门融合建设零工驿站25个。

“线上平台”精准发力

依托“濮阳零工”微信小程序,积极引导辖区内劳动者、雇主和用人单位实名注册,动态发布求职和用工信息,大力推行线上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让以往在马路边“蹲活等活”的打零工人员能随时随地用指尖“挑活选活”。同时,线上平台在掌握劳动者求职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赋能,有针对性地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进行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双向“云推送”,致力实现更加精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系统内共登记求职者1300余人,用工企业1100余家,发布用工岗位8600余个,完成岗位用工对接500余人次。

“线下市场”标准建设

华龙区零工市场是一家专注于服务零工与用工方的专业性、综合性、公益性零工市场,亦是全市“3+9+N”零工市场布局中9个县(区)级零工市场之一,今年3月底建设,于4月上旬建成投用,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不到15天的时间,再一次彰显了“华龙速度”。零工市场室内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室外占地面积480平方米,从场地、硬件、服务等多方位发力,让更多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场地方面,设置有综合服务区、自助招聘区、对接洽谈区、零工待工区、手工零活作坊和餐饮区6个功能区。硬件方面,配备有数字化、智能化的特色求职“黑科技”——“1号求职机”。“1号求职机”是1号职场与支付宝首创的AI求职招聘一体机,通过借助1号职场和支付宝的数字技术能力,不仅保证了求职者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时性,求职者可利用该机器“刷脸”实现简历快速生成、个性化求职推荐、岗位一键投递。服务方面,为灵活就业人员创新性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洽谈对接、候工休息、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全链条就业服务。同时,注重完善配套设施,市场配备有充电器、饮水机、常用药品、雨伞打气筒、老花镜、棋牌桌等便民物品,让零工市场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有保障、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累了有位坐、饭菜能加热、闲时能娱乐、手机和电车可充电的温暖“港湾”。

“专场招聘”搭建桥梁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华龙区零工市场定期举办以“搭建供需桥梁 促进灵活就业”为主题的零工专场招聘会,为广大零工人员和用工企业提供面对面洽谈的平台。截至目前,华龙区零工市场共举办专场招聘会5场,发动30余家用工企业携客服、家政、维修、搬运等800余个岗位到场招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30余人次。

“视频短片”创新宣传

在发放宣传页等传统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华龙就业”官方抖音号等平台,推行“前移招工现场、动态发布视频”的灵活就业宣传模式,实现线上零工市场的传播流量和线下零工市场的服务质量同步提升。今年6月,由华龙区人社局自主拍摄的华龙区零工市场宣传短片《零工小市场 社会大民生》先后被河南电视台大象新闻、映象网、濮阳广电新闻网、华龙宣传等平台采用,有效提升了华龙区零工市场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服务机构”岗位推介

以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需求企业双方高效对接为目标,积极引导辖区劳务派遣、职业中介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零工市场,凝聚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就业服务力量,齐心协力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岗位推荐等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共有3家劳务派遣公司和职业介绍机构进驻零工市场,提供的岗位涵盖建筑装修、家政服务、餐饮门店、文体娱乐、零售商超、物流快递等20余个行业,已成功推荐100余人灵活就业。

“人人持证”强技砺能

依托“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整合辖区内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院校资源进驻零工市场,健全完善适应零工人员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积极引导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零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推动零工人员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截至目前,三力、胜西、博爱之家等5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驻零工市场,开设保育、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10余类技能培训课程。

“手工灵活”就业增收

华龙区零工市场设有手工零活作坊特色功能区,以实现“零工人员在就近就地和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一份更多的收入”为目标,寻找优质零工项目,由厂家免费提供原材料、工具、技术培训,并进行产品回收,不仅简单易学、工作时间和地点自由,而且收入相对稳定,每人每月可增收1000元至3000元不等,让全职“宝妈”、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华龙区零工市场已引进“手工插花”“毛线编织”“花篮编制”“石膏娃娃制作”“电感线圈制作”等多个以件计酬的零工项目,先后组织近百人参加培训。

“监察执法”维护权益

设置劳动维权服务窗口,强化市场秩序维护,为零工人员提供普法宣传、协商调解、政策咨询、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增强零工人员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督促用工主体依法合规用工,引导用工主体合理确定招聘条件,保障零工报酬等合法权益。公开零工市场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依法监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严厉打击黑中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及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谋划“零工人员意外伤害特色险种”,引导雇主为零工人员按行业风险等级购买意外伤害险,为受到人身伤害的零工人员提供最强保障。

零工微服务,就业大文章。在零工服务体系建设的背后,是华龙区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的整合,是华龙区紧扣新就业形态和零工经济发展脉搏,全力稳就业保就业的决心和实践。未来,华龙区将把零工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的重要举措,紧贴市场需求,加大服务力度、延展服务宽度、提升服务效度、体现服务温度,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推动濮阳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2024-07-25 ——华龙区打造多元化零工服务体系工作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44097.html 1 灵活用工『有途』 零工就业『有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