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行动特别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示范区坚持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揽教育工作全局,以实施“六项工程”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实施“领跑”工程,加强党的领导。加快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选优配强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队伍;成立了创优工作专班,对标对表,制定台账,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确保创优工作按时间节点整体推进;把创优工作列入区重大项目调度会常设议题,坚持每月召开校长例会专题推进,做到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在全区形成抓教育、管教育、爱教育的浓厚氛围;连续两年组织全体校长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创优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引领校长占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制高点。
实施“起跑”工程,探索发展新路。针对当前创优工作中部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举措,内部挖潜,探索实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一是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绿城、开德、高阳3个教育集团,适当调整部分学校招生划片区域,优势互补,优化配置。二是拓展运动场馆建设,加快推进开德小学新校区体育场等项目建设。三是拓宽办学路径,支持七星实验学校建设一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完善基础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就学需求。
实施“助跑”工程,提升教师素质。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大力推动教师在校际之间有序流动,实现教师从“学校人”转向“系统人”,师资配置更加均衡,人才活力持续迸发;深化校长职级改革,树立专业立身导向,实现教育家办学;持续落实“四课型”达标实施细则,拓宽“学标”的形式和载体,加强教学视导,科学立标,精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探索实施“校招”、遴选等教师招录形式,及时联系省内外师范院校,新招高学历教师100人,实现教师量的补充和质的提升;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一体化推进教、研、培工作,优化教学过程管理,积极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着力打造专业技能精湛、教育理念先进、人文心理素养扎实的教师队伍。
实施“速跑”工程,优化教育服务。推进实施“互联网+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目标;加快实施“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科学设置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深化人工智能教育与常规教学的有机融合,持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后服务,优化作业设置,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和非纸笔考试评估,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探索实行午餐供应服务,多举措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持续抓实“五项管理”,提升“双减”效益,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护跑”工程,保障学生权益。建成示范区学生身心健康指导中心,配足配齐心理咨询室和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每年对全区教师和4至9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开办公办寄宿制学校,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就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就餐、交通、学业辅导等帮扶措施。
实施“续跑”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实施七星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卫都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满足学校扩容提质的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增长、人口流入等因素,动态调整和补充学位建设规划,满足适龄学生就学需求,全面提升示范区教育发展水平。(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