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利梅 张丽芳
京杭大运河,延用隋唐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但它流经河南吗?相信很多河南人对此也不清楚。其实,京杭大运河不仅经过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而且大运河台前段地处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治理上最难、最关键的一段,有“京杭遗韵、运河咽喉”之称。
从“咽喉”到静默
2020—2021年,台前县夹河乡沙湾村在古运河遗址上挖掘出土一座修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上的滚水坝,坝体全系石砌,坚实完整。该坝的问世,使沙湾段被埋没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工程设施部分露出了真容,见证了明清时期该段京杭大运河的治水形势和重要地位,是中国大运河考古发掘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
“千里运河难在台前段,台前段通则千里运河通,台前段活则千里运河活。”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处在元代裁弯取直会通河(济宁至临清)的核心地段,又名会通河台前段,全长约12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治理上最难、最关键的一段。
会通河台前段南从山东省东平县十里铺村进入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向北经夹河乡田湾、沈堤、沙湾、大坝、前夹河、后夹河、八里庙和吴坝镇堤头、西董等村庄,复入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会通河台前段自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通航,见证了600余年的漕运兴盛史。
相关资料显示,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这样,南北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解决了南粮北运的运输问题。会通河台前段是京杭大运河的流经之地,从沙湾往南至梁山段属于元代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明朝时期,为适应政治中心北移至北京的需要,明朝政府对大运河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建,会通河台前段成为重要的枢纽工程之一。(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