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我市以提高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为目标,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创新联合体,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坚持点上突破。重点针对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梯次培育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辅导,形成“挖潜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升级一批”递进培育的格局,选育31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
坚持面上开花。推动惠企政策入企、入脑、入心,系统培训政策“明白人”,通过召开培训会、线上线下宣传、微信群一对一指导、入企实地面对面辅导解读等全方位服务模式,积极指导企业开展政策申请、高企申报等工作。各企业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宣传,对最新的企业优惠政策、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常见问题、企业研发中的税务处理等问题有了深层次了解,对企业发展、调动研发投入积极性、促进技术创新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金融搭桥。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多次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全市242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激活科技金融。今年以来,共有131家企业提出融资需求,金额达4.74亿元。
融通产业
以项目攻关铆足“动力引擎”
核心技术是企业创新的命门所在。
我市围绕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功能定位,强化项目撬动,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支撑优势产业未来化,引领未来技术产业化。
盯紧产业需求。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为牵引,建立“科学院+创新平台+合作项目”协同攻关机制,每年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项。
盯紧政策活水。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今年1至7月,争取省级科技项目24项,获经费支持1307万元。经专家评审,2023年河南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项目拟立项19项。
盯紧项目监管。抓好立项项目日常管理,及时调整充实专家库,新增入库专家117名,总数达到385名。摸清项目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班子成员带队逐一走访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项目承担企业,实时掌握53项项目进展,立行立改问题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