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四季可得,夏秋河虾产量繁多。立秋过后,找个空余时间,做几只韭菜鲜虾儿饼,那真是美食。
读过一些侠义小说,侠客侠女下馆子,点牛肉鸡肉甚至包子,独没有接地气的韭菜馅儿饼,作者应不懂江湖儿女的快乐。
年轻时我在一小城上学,每至黄昏,校外总有一对婆媳摆小摊卖韭菜虾儿饼、萝卜丝油糕。一块钱一张饼,五角钱一只糕。韭菜馅儿里几乎没有虾肉,只是掺杂一点碎虾皮。看了一下午的书,食堂晚饭还没熟,这个时候去买一二张韭菜饼,借着出锅的油香,先把肚皮填个半饱再说。
韭菜虾儿饼,哪个乡镇都有得卖。去一个巷子,撞到一家早餐店。店里除了寻常的油条包子茶叶蛋,准还有韭菜饼、鸡蛋饼、南瓜饼。韭菜饼一概都是圆的,能在馅儿里加鸡蛋的店家,那算是有操守的,如果在馅儿里加鸡蛋虾仁,那算得良心店家,每天来排队买的人肯定赶都赶不走。早餐食物多种,唯独韭菜饼一出锅,一条街都是鲜气!
有一段时间,我就爱吃韭菜虾儿饼,大概是在外地工作犯起了思乡病。我的老家是一个水乡,菜多,虾多,种出的麦子好。立夏立秋常吃韭菜饼,往饼里加鸡蛋肉沫是常事。但在我家乡人的认知里,一张韭菜馅儿饼里倘若没有虾仁,那便失去了灵魂。这虾仁不是大虾罗氏虾,非得是小河小沟里捞上来的虾,越小越鲜。吃的是饼,念的是乡情乡味。
家乡的老人们把韭菜虾儿饼又称为三鲜饼。馅儿饼里除了韭菜虾儿,还要放蚬子肉。蚬子是长江落潮时被江水冲刷上来的,外形似河蚌,但比河蚌小得多,剥开外壳,取出里面的肉,切碎放进馅儿料里。三鲜:韭菜、虾米、蚬子肉。这一餐绝对会在一年之中被记住,那是殿堂级的滋味。
现在的人生活匆忙,就算想吃也没有这个闲心去做了。想的是韭菜虾儿饼,但买到手的只有韭菜没有虾。念叨的是荠菜肉馄饨,吃到嘴的只有荠菜没有肉。店家谈不上挂羊头卖狗肉,食客吃的也只是一个慰藉。
人的味蕾都是相通的。这个世界许多人价值观不同、消费观不同,但都拥有同样的味蕾。梁实秋说过,只有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南北方都有韭菜饼。北方叫韭菜盒子。北方的韭菜馅儿饼略厚实略小。南方的略扁塌略大。北方还有爱往饼里加粉条和土豆丝的。这种吃法南方人不爱的。韭菜饼看似接地气,粗糙,寻常,实则讲究精细。韭菜得切得细细的,不能是老韭,鸡蛋若是草鸡蛋,则更为绝妙,肉如是家养的土猪肉,那这张饼已然很值钱了,再加上时鲜的小虾,把这几样馅儿料送到饭馆里去请厨师做,一张饼的价钱恐怕抵得过半盘蹄膀。
当然,日常生活不用这么精致,生活本就是粗糙的,粗糙中带一点儿细致。偶尔让人惊讶一下,哪怕是小小的惊讶,小小的欣喜,那么这日子便可继续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