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行动上存在肢体障碍,严重的甚至不能站立;他们的智力低于正常值,认知、听力、言语等落后于同龄儿童;在行为上,他们不同于其他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界沟通。他们的童年孤独沉默,像遗落人间的天使,折断了属于自己的翅膀。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4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事关残疾儿童的未来,事关这些特殊家庭的幸福。2024年,我市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已帮助966名有需求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接受手术、辅具适配、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7.33%,为残疾儿童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政策加持 为残疾儿童及家庭托起希望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在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康复教室内,听力障碍儿童果果(化名)声情并茂地表演着她最喜爱的儿歌。
“孩子现在的变化,是我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果果妈妈眼眶泛红地告诉记者。果果今年3岁,刚出生的她就被诊断为双耳失聪。去年7月,戴上人工耳蜗的果果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亲子班进行康复训练。
果果妈妈表示,自从孩子被确诊后,她一直风雨无阻地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孩子康复治疗有政府补贴,解除了我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她说。
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果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还能完整地背诵古诗和有节奏地演唱儿歌。“多亏了这些好政策,还有康复老师的耐心陪伴。”孩子每一次的进步,果果妈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和健全的孩子一样去上学了,现在每天都在变好,我们家长很满足。”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管淑颖 通讯员 李晖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