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破局突围,逆势增长?
穿越行业凛冬的光伏独角兽,突破“卡脖子”的光电“小巨人”,出海寻机的跨境电商平台,扎根小城的网红“商超”……
在新华社近期推出的“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系列报道中,一个个有故事的企业,来自精密制造、商贸、种业、创投等多个领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万千气象,藏蓄着中国企业破壁进化的生长密码。
故事无一不从问题开始。
传统企业包袱重、压力大,革新求变举步维艰;初创企业诱惑多、风险高,站在风口找不准方向;环境纷繁复杂,行业竞争加剧,“卡脖子”“一源难求”……这些样本企业遭遇的种种难题,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中、转型中“成长的烦恼”。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发展如风浪中行船。纵览这些企业样本,他们不惧变化、以变应变,把准市场需求的“舵”,扬起自主创新的“帆”,扎稳时间定力的“锚”,劈波斩浪、御风而行。
“不懂人性,别干企业”。人在,需求就在,市场就在。洞悉市场要什么,是破局的第一步。
例如胖东来。就在传统商超被“客流下降”“交易萎缩”等气氛笼罩时,这家起家于河南许昌的商超,凭借对“人性”“健康”“幸福”的理解和追求,被网友追捧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更具个性化、差异化和附加值的产品,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仍是市场的稀缺品。
从衣食住行,观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唯有高质量供给才能创造新的高质量需求。不做所有人的“可有可无”,而做特定人群的刚需,庞大的中国市场,个性化需求带来的细分市场依然潜力无限。
市场蛋糕如何做大?高质量供给路径何在?唯有向创新要动力。
从高端镀层切割丝,到砂型3D打印铸造,再到陶瓷半导体靶材,细观这些样本企业从事的细分领域,有些技术我们鲜少知晓,有些产品只是在隐蔽的一隅,却是产业链关键的一环,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