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原油田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积极从注水井井筒、水驱治理单元、注入水水质等方面着手,加大水井专项治理力度,不断提升老油田的稳产基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原油田在精细化管理上的努力,同时也为老油田焕发新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水井专项治理显成效
近期,中原油田工程技术管理部工作人员分赴文卫采油厂、文留采油厂等各油气生产单位,对基层注水井的开井率、分注率、水质达标率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细致的督查。此举旨在增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能够取得实效。截至今年9月底,中原油田已完成828井次的注水井专项治理,增加了水驱控制储量293.95万吨,对应油井增油量达到2.64万吨,注水井分注率和开井分注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9%和1.1%,注入水水质合格达标率高达96%。
强化井况检查 保持水井“好状态”
油田水驱开发的核心在于注水,而影响注水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则是水井的状态。为此,中原油田深入分析了注采结构变化、高含水层流线固化、水驱储量失控等一系列开发问题,并根据“增储、治理、补能、提效”的原则,对油田内的水井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治理。例如,在文卫采油厂文明寨油田的一口井明369井组中,由于封隔器失效导致管柱变形,经过修复后,该井恢复了正常的注水功能,对应的油井日增油量达到1.3吨。
赵杰,这位来自文卫采油厂工艺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对前来检查水井工作的工程技术管理部工作人员说道:“你瞧,这口水井当初我们在起原井管柱的时候,发现它的管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伴有结垢现象,通过一系列治理,目前这口水井不仅恢复了正常注水,并且对应油井还见到增油效果。”
注重水驱单元 打造增油“堡垒群”
面对油田开发进入“三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阶段的新挑战,中原油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藏采收率。特别是在今年,油田以区块目标管理为基础,实施了17个综合治理单元,覆盖了约1.08亿吨的地质储量。这些措施包括井网恢复重构、层间重组细分、流场流线调整以及整体调剖调驱治理等。
“别看我们治的是‘水’,可增的却是‘油’。我们就是要通过油藏的精细治理,让每个注水单元都充分释放潜力,把每个水驱单元都打造成增油‘堡垒群’。”中原油田油气开发管理部副总地质师王磊向记者介绍。
在濮城采油厂东区沙二下油藏,科研技术人员针对该油藏局部井损区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动用不均衡等问题,采取换向注水、提前注水培养等方式,在构造高部位部署实施侧钻井4口,并配套转注、补孔等工作量,优化完善相控井网,水驱控制程度提高2.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该油藏日产油由去年45.9吨上升至目前63.9吨,综合含水、自然递减分别下降了0.5、30.9个百分点。
严格把控水质 让地层“放心喝水”
优质的注入水是保障油井高效产出的基础。因此,中原油田在确保水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对智能高压注水装置的应用以及注水井远程数据采集、水量调控等手段,及时消除了配水阀组老化腐蚀的风险,实现了配水阀组流速恒定、节能增效的目标。此外,油田还在明一污水站实施了过滤罐电动阀门自动反冲洗改造,并在明二污水站进行了加药自动化和水质重点指标在线监测改造,确保了注入水的质量。
“出站水水质合格率100%,管网水合格率100%,采出水回注达标率100%。”10月14日,中原油田工程技术管理部工作人员在对濮东采油厂胡二污水处理站进行定期抽查后得出结果,显示了油田在水质管理上的高标准、严要求。
今年前九个月,中原油田的出站水质达标率达到99.9%,井口水质达标率为94.5%,综合水质达标率达95%,为实现“好水产好油”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坚实保障。⑩
本报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