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岳彩寒) 10月25日,记者自全市未来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未来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布局氢能、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招引落地一批重点企业,未来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布局、局部突破的良好态势。
氢能产业稳步发展。中原油田兆瓦级质子膜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宗惠高纯氢、河南国鸿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盛基创能膜电极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中原总机多型号、多品种氢燃料电池专用车陆续投入使用,我市已形成氢气制备、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生产、专用车制造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市成功举办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2023濮阳氢能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签约氢能产业项目17个,濮阳氢能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同时,我市主动融入郑州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扩大氢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应用规模,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清扫车、公交车;建成全省首座同时具有70兆帕、35兆帕加氢功能的综合加能站;河南国鸿首台兆瓦级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成功,濮阳移动首座通信基站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投入运行。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市成立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成功创建河南省氢能制备与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石化国内单套最大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全国产1000标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完成中石化集团批复,被纳入国家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布局。我市建成大数据智慧生态园,签约企业56家,优必选、顼龙科技等企业入园办公,年产值3亿元以上。省内首家市级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算力基础设施保障。在应用场景拓展上,中原大化建设“无人机+AI+5G立体”智能巡检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装置区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的合规监测、记录、统计分析及提示报警等功能。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部署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入选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河南国鸿建成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全省规模最大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建成落地,先后建成三个4000万样本的国家级IDG数据库,自主研发的超声诊断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全国870多家医院,研究院入选河南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