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表示物体的个数,是一个没有任何数值的数,但它也是自然数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大数的读写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0,这使得0显得尤为特殊。因其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的特性,学生们将0称为“小精灵”。
因此,在学生们掌握了亿以内数字的读法之后,我特别设计了一个研究0的小专题。
一、判一判,下面这些0读还是不读,为什么?
6407000 10030040
学生:6407000这个数里有4个0,都不读,因为第一个零在万级的末尾,后面3个0在个级的末尾,万级、个级末尾的0不读。
教师评析:课本总结的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对于学生来说,“末尾”有的学生理解为一个数的最后面的数,这句话的重点词不仅仅是末尾,而是每级的末尾,到底在哪里,具化为:万级的末尾和个级的末尾。如7400700,从左边起第二个0就不是万级末尾的0,而是个级前面的0。
学生:10030040前面两个0在万级的中间,要读一个0,第三和第四的两个0在个级的开头,要读一个0,最后1个0 在个级的末尾,不读。
教师评析:课本上的原话是: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也就是除了每级末尾的0,其他的都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他数位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一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教学也要具体化,即:万级、个级中间的0,个级开头的0都不是末尾,要读出来。
概念和法则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具体化的过程,再抽象出来,进而建立清晰的概念。
二、移一移,按要求移动0。
6407000 10030040
学生1:6407000,左边起第一个0,我想读出来,可以移到哪里?
学生2:6407000,个位上的0,我想读出来,可以移到哪里?
学生3:10030040一个0也不想读出来,可以移到哪里?
教师评析:移一移,想读0或者不想读0,让抽象的、枯燥的读数具有了个人感情色彩,有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读数就更具有趣味性。同时,也从逆向巩固了大数的读法。
三、填一填,按要求组数。
用0、0、0、1、2、3、4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一个七位数。
(1)只读一个0
(2)读两个0
(3)读三个0
(4)所有的0都不读
教师与学生们互动,提问:“大家能否尝试分组,但如何才能既快速又准确地完成呢?”于是,学生们自发地运用之前学习的读数技巧,首先确定0的位置。不读的0都标注在万位或个位的末尾,若需要读出0,则将0置于万位或个位的中间,或者个位的起始位置,随后再填入1和4。
这道题表面上是写数,其本质上还是利用读数的方法进行组数。所以放在读数这节课里更容易接受。由发现怎么读,到利用读法组数,学生对0的读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难点问题之所以难,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是因为知识点过于抽象和概括,或者教学时没有遵循学生的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读懂教材、具化教材、分解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