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台前县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充分整合政法力量,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充分发挥其服务、管理、打击、保护等职能作用,多举措营造重商、亲商、利商、安商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正成为凤台大地最鲜明的特征与核心竞争力。
强化组织保障 主动服务助企解难
台前县委政法委围绕企业所需所盼、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企业高效运转等重点工作,先后制订了《台前县政法领域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方案》《台前县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清单》《2024年台前县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进一步明晰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该委主要领导带头定期深入企业、项目开展调研,征求企业司法需求。先后5次召开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组织力量与企业合力攻坚,真正把企业所急所想转化为政法系统服务企业发展的实干实效。政法各单位以“点对点”方式,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精准司法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调研21次,开展服务企业活动30余次,推动解决涉企问题15个。
创新工作举措 智慧服务提升效能
台前县各政法单位持续做强做优法治服务保障。县人民法院坚持“智审、智执、智服、智管”一体化,通过河南移动微法院为市场主体提供咨询查询、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阅卷、多元调解等线上线下“一站式”司法服务;截至目前,提供网上咨询查询服务420余次,合同类纠纷网上缴费率93.3%,让涉诉企业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县人民检察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张贴、放置维权渠道宣传单200余份,在微信公众号发布“12309中国检察网”维权操作视频;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化办案流程,严防超期办案、超期羁押;对反映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控告、申诉,实行专人负责,切实做到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累计提供服务96次。县公安局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推送法治信息,向企业公开公安涉企维权渠道,“面对面”宣传企业防骗、识骗知识;积极优化推进公安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最多跑一次”、足不出户“在家办”升级服务,累计提供服务323次。县司法局设立企业维权渠道,通过“法治台前”微信公众号公示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举报;紧扣企业个性化法律需求,“量身定制”普法“套餐”,实现涉企普法方式由“大水漫灌”粗放式普法向“小水滴灌”精准型普法转变;先后开展涉企普法活动20余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法治基础。
狠抓工作落实 高效服务精准助力
台前县各政法单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做优做细法律服务。县人民法院建立优先立案、执行机制,开辟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综合运用查、封、冻、扣等手段,加大查人找物力度,采取纳失、限高、拘留等强制措施,督促被执行人依法履行生效判决,最大限度推进应执快执。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一企一警”工作,组织15名科级干部分包企业;针对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等法治薄弱点,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法治体检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送法进企业”活动10次;邀请13名企业家深度参与检察业务活动,为企业家零距离了解检察工作、检察机关倾听企业家心声拓宽渠道。县公安局分包50余家企业,依托“万警助万企”工作机制,深入各企业开展大走访,及时排查涉企矛盾纠纷线索,从源头上预防涉企矛盾纠纷的发生;组建“护企”巡逻队,常态化开展企业周边巡逻防控及治安环境治理,累计走访检查企业单位200余家次,开展维权宣传60余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50余起,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2起。县司法局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对于符合办证受理条件的企业优先办理,并提供上门服务、预约办理、延时服务等“惠企机制”,缩短办证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与县工信局联合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的意见》,组建3个律师服务团分包93家规模以上企业,及时解决涉企法律纠纷,截至目前,律师服务团已对28家民营企业提供了法治体检服务,发现问题48个,均提出了合理化改进意见;全县司法所均设立便民利企联络点,为企业解答法律咨询30余次,有效解决了公证办理“难、慢”问题。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王庆文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