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周刊

变化

昔日,违法乱建、污染环境的养鸭场,今朝已是百亩沃野披绿装;昔日,没有标签、存在隐患的预包装食品,今朝已“持证上岗”;昔日,杂草丛生、寂寂无名的老土墙,今朝庄严古朴英名扬……

一个个公益诉讼案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调查难、取证难、评估鉴定难,意味着跑断腿、磨破嘴……而上述一切变化的背后,则是台前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聚焦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责任权益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忠实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全力守护凤台大地“生态绿”“舌尖安全”“英烈红”的生动实践。

“鸭子搬新家啦”

2021年7月,台前县人民检察院在“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中,发现辖区黄河岸边某村有一处占地120亩的养鸭场。该鸭场距黄河河道不足500米,不仅违法占用农耕地,而且破坏黄河生态环境、阻碍黄河行洪安全。但是,该鸭场是县里的带贫企业,6万余只种鸭是十几户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怎么办?“黄河生态保护很重要,但民生也很重要,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要兼顾好民生!”主办检察官一锤定音。他们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拆除养殖场的同时,主动配合属地乡政府帮助企业租赁手续合法的养殖场,将6万余只种鸭成功转移,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民生的双重效果。这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蛋糕‘持证上岗’了”

一天,检察官通过该院自行研发的“公益守护365”线索举报小程序接到一条举报线索:县城区多家店铺销售的现制现售烘焙食品,没有注明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成分的标签,有些食品甚至是从未来某一天“穿越”回来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检察官立即固定好证据后,向监管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对县域内现制现售烘焙食品销售店铺进行全面排查,共查处67家问题店铺,下架过期食品1000余公斤。事后,检察官又多次邀请人大代表、公益诉讼观察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确保每份烘焙食品都“持证上岗”。此案入选省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英雄故居复原啦”

著名战地记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写过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描写了惨烈的松骨峰战役,在牺牲人员名单中有一个名字叫李玉安。事实上,这位曾荣立10次战功的战斗英雄并没有牺牲,他是那场战役中我军幸存的2人之一。当时,重伤昏迷的李玉安被朝鲜军民发现后辗转回国救治,伤愈后隐功埋名40年才被人们发现,后被人们敬称为“活烈士”。

李玉安是台前县吴坝镇吴坝村陆庄人,其儿时故居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检察官在排查中发现,李玉安故居房屋已经坍塌,只剩残垣断壁。考虑到英雄虽已与世长辞,但他在抗美援朝中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事迹和归国后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鲜活的革命历史教材,应对其故居做好保护措施。于是,检察官立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督促责任单位对李玉安故居进行了修复。

修缮完成后,如何让李玉安故居发挥作用?如何让沉封的历史鲜活起来?面对一系列后续问题,检察官又跨越1700公里,远赴黑龙江省巴彦县探望李玉安的遗孀韩慎梅老人,收集李玉安生前事迹及影像资料,进一步助力李玉安故居得以更好地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照搬,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都讲述了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变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不变的是公益诉讼检察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决心。他们真诚地希望,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老百姓再也不用为舌尖上的安全而忧心……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王保安 田源

2024-10-30 1 1 濮阳日报 c149197.html 1 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