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审计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督促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通过审计整改促进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及被审计单位修改完善规章制度30项、制订整改措施966项,6人因审计整改不力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审计整改权威性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把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审计整改落地见效。市委审计委员会统揽审计整改工作,一年来,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先后6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审计整改,对审计报告、专报或信息作出批示28次,形成主要领导抓整改的良好局面。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整改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针对其他审计整改报告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人大代表开展审计整改调研和座谈,现场进行监督问题整改到位,着力增强审计整改治理效能。
明确责任机制 增强审计整改规范性
市审计局建立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规范整改工作流程,根据法律制度合理界定审计整改责任,推动审计整改严肃权威,机制运转有效。
建立动态台账规范整改。2023年11月,河南省审计厅《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认定暂行办法》下发后,举办全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认定暂行办法培训班,对审计整改认定办法进行详细解读与说明,划分整改类型,规范整改认定标准,避免审计整改认定中的随意性。在此基础上,由专人专责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台账化管理,实施一个项目一本台账,逐项逐条列出各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时限清单,实现问题清单备案、全力督办、逐一销号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将整改触角直抵“神经末梢”。同时,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整改难易程度,将问题整改分为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三种类型,然后按照要求分类施策式推进整改。对立行立改类的问题,第一时间纠正和严肃整改;对分阶段整改类的问题,明确各阶段具体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节点,及时督促上报阶段性成果;对持续整改类的问题,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明确具体的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持续推进落实。
“周旬月”制度助力整改。采取“周电话询问、旬现场督查、月汇总通报”工作机制,提高审计整改时效性和真实性,打造审计整改闭环管理链条。2023年7月,市审计局随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进行调研督查,实现对濮阳县、范县、台前县3个沿黄县全覆盖,共对37项问题进行了重点督查,查看了43个问题整改现场,确保问题真改实改。今年以来,该局开展电话督导40余家被审计单位80余次,促进问题整改16个;开展现场督查12次,召开现场督查会议6次,现场解决问题11个;下发工作通报3次,有力促进了整改落实。
多措并举融入 增强审计整改实效性
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树立全过程、全流程整改理念,不断提高督促检查的质量和效率。
高站位谋划,审中做好边审边改。2024年4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质效提审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制度执行,优化工作流程,奋力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质效提升。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将监督检查以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作为一项审计内容,列入审计实施方案,并按照“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工作要求,前移审计整改关口,对审计组发现和指出的涉濮问题,第一时间接收、分析、转办、核实、整改、反馈。对其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需进一步引起关注的问题,以《审计专报》的形式反映上报市委、市政府,做到边审计边立行立改、边审计边建章立制、边审计边促进发展,力争在审计期间能改尽改,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审计报告中作出客观评价。对发现的虚假整改、改而又犯等问题,依据相关规定,移送相关部门追责问责。
务实效推动,认真整改“回头看”。印发《审计整改“回头看”推进季工作方案》,对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再审计、再监督,核实已整改问题的真实性,重点关注长期处于正在整改却无实际进展的问题,查清原因,找到“病根”,开出“良方”。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程序提出处理建议,移送有管理权限的部门处理。在审计整改“回头看”濮阳市国资私募基金运营情况时,发现个别问题相互推拖,经认真对照问题属性,查证单位职能,使问题及时得到认领并整改到位。
双保障运作,实行问题双送达。实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双送达”制度,同时向被审计单位与政府分管领导送达审计查出问题清单与整改报告。督促被审计单位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责任、整改主体责任,对审计整改措施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典型案例和追责问责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2023年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审计情况的问题清单,按照“双送达”的要求,在送达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同时,分别呈送市级分管领导,整改的叠加责任得以大大加强,整改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坚持贯通联动 增强审计整改政治性
为凝聚审计整改工作合力,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市审计局积极与市人大、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委编办等加强贯通协作,建立部门间整改协调机制,畅通协作配合渠道,在与多方共享成果的基础上,增强监督合力,督促整改责任单位有效推动相关问题整改落实。
2023年12月,市审计局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联合印发《濮阳市审计监督与督查督办贯通协同工作办法》,审计整改主体的整改报告同时报送市审计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审计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视情况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协同一致开展联合督查,推动问题应改尽改。双方适时通报审计整改督查督办情况,并按程序向上级审计机关和市委、市政府进行报告。今年,我市作为巡审贯通试点省辖市,在清丰县、南乐县探索实行“先巡后审”模式,重点探索巡察问题通报、巡察成果运用、专项检查建议等机制,明确巡前、巡中、巡后有关事项协作事宜,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巡视重要内容,加强巡视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通过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单位提前介入、部门系统治理、整改提质增效的工作格局,推进监督贯通协同走深走实,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全力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于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