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所涉及人物、年代距离现在的时间较远,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有困难。借助资料,就能更加直观地拉近文本和读者的距离,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入资料 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热播过一个短视频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中国文物有两万三千多件,件件价值连城,它们在异国他乡如一群离家的孩子一样,孤苦伶仃,伤痕累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呐喊:“我要回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这个短视频,并思考问题:这个短视频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多的文物会流失海外呢?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后,初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以及多灾多难的近代史。虽然还没有开始学习本课,但是学生已经产生了情感的共鸣,那就是让文物回家。
插入资料 感受灿烂文化
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展示出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圆明园建筑风格各异:有宏伟的,也有精致的;有热闹的,也有宁静的;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有民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园内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当我出示瑰丽无比的建筑以及精美的文物图片时,学生异口同声:“哇,真是太漂亮了,太精美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现在是什么感受呢?”学生们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结合资料 了解屈辱历史
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一个学生义愤填膺地问:“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毁灭圆明园,清政府在干什么?”于是,我插入背景资料。当学生了解了祖国被欺辱的历史,心里五味杂陈,纷纷谴责清政府的不作为,斥责八国联军无耻的强盗行为。于是,我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此刻的感受,给清政府、八国联军或者当代青少年写一封信,学生有的谴责清政府的软弱,有的对八国联军的强盗行为无比愤恨,有的立下吾辈当自强的决心……
还原场景 讨论重建与否
对于如此精美绝伦的圆明园,学生们无法完整地想象出来,于是我播放了3D视频还原圆明园原貌,并提出问题: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理解之深刻,思考之全面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有的说:“即使再重建圆明园,也不是昔日的圆明园,历史是不会重演的,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不建议重建。”有的说:“重建圆明园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让祖国更加富强,国力更加强盛,我们就不会再受到欺负了。”还有的说:“我建议建一个圆明园博物馆,尽快想办法让文物回归,把他们收藏在我们自己的专属博物馆里,既可以让我们的文物代代相传,又能让子孙后代记住它的历史。”
本节课经过多次资料整合和应用,随着课文内容的深入,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变得愈发丰富和深刻。因此,恰当地融入资料是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情感体验的关键方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适时地采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