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学生园地

与新中国同龄的外公

市实验小学五(6)班 张家路

我的外公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

他出生在黄河岸边一个贫困的家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活十分艰苦,外公的童年并不幸福。据他回忆,那时他们居住在茅草房中,共同在生产队里劳作,在一个锅里吃饭,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挨饿是经常的事。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外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总是一边读书一边干活。可是,为了支撑起家,外公仅仅上了四年学就辍学了。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新机遇,农民分得了责任田,并被允许从事副业发家致富。外公和他的伙伴们商量着一定要走出去,多挣些钱,让孩子们能读书,让家里人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于是,他凭借着勇气和智慧,带领村里一班人去了山西省。他们从一些小型工程做起,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些积蓄,外公也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外公告诉我,当时工作又苦又累,没有现代化机械,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得靠人工去完成。夏天,骄阳似火,他们顶着烈日,汗水浸湿了衣服;冬天,寒风刺骨,他们冒着大雪,严寒冻裂了双手。外公和工友们搬石头、运泥沙,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坚韧。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信任,主动找外公承包工程的单位也逐渐多了起来,他的事业也开始逐渐兴旺。望着自己亲手建造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外公常常露出自豪的笑容。

如今,外公已退休,在郑州安享晚年。他像年轻人一样,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家里也配备了智能家居和家电。外公出门购物可以乘坐地铁,非常方便。家附近的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了他休闲的好去处。

外公不止一次地感叹:“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国家富强了,你们出生在一个新的时代,更要好好学习本领,迎难而上,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外公虽然平凡,但正是像他这样千万平凡的建设者,让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外公虽然普通,但正是像他这样无数普通人的奉献,让祖国日益富强。外公今年75岁,他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发展,也用自己的经历谱写了属于他的辉煌篇章。

辅导老师 孙志伟

2024-11-05 1 1 濮阳日报 c149459.html 1 与新中国同龄的外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