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台前实验室将持续深化与豫检集团和广检集团的合作,围绕羽绒产业产品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行业标准制定、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以检验检测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了破解“有品质,无品牌”的痛点,台前建成全省首家羽绒羽毛及制品检测中心,并积极申报“白天鹅”羽绒产品商标和“台前羽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断提升“中国羽绒之乡”的美誉度。
攻坚克难 勇攀高峰不停步
目前,台前县的羽绒产业年营收已超40亿元,可以生产从50%到98%规格的各类羽绒,能满足国内外服饰公司的任何需求,但要打造《意见》谋划的“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台前羽绒产业“两头在外”的现状。
一是原料和客户“两头在外”。“台前距离周边的山东聊城、阳谷等鹅鸭养殖基地有1—2小时的车程,处在羽绒原料加工黄金6小时范围内,能保障原毛供应质量,降低运输成本。”作为台前县从业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羽毛商人之一,中威新塘董事长杨庆生如此解释台前的地理优势。这就从侧面说明原料主要在外地。另一个就是羽绒用品的生产企业大都在外地。
二是资金的“两头在外”。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台前羽绒企业要向养殖企业缴纳高额保证金。“竞争非常激烈,保证金额度也是越来越高。”台前县羽绒协会会长、濮阳市众鑫羽绒有限公司负责人白宗仓介绍,“而下游企业的账期一般为半年时间。这就造成了台前羽绒企业的资金压力特别大,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壮大。”
针对以上困境,台前县在产业上游布局建设了10个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在产业下游引入新塘羽绒、鹏达羽绒等一批行业龙头,并建设占地298.9亩的羽绒及服装加工产业园,让产业链条越来越长。
“我们提出了‘不能让一根羽毛出台前’的计划。”台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贾林告诉记者,目前,台前县在对羽绒企业招大引强的同时,也在推动现有企业的产业升级,以提高台前羽绒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台前县还将与湖北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引进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从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升效益,围绕“提品质、塑品牌、延伸链”,着力打造“两基地一中心”(全球最大的优质羽绒集散基地、中国最大的羽绒制品加工生产基地、国际羽绒交易中心),到2025年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