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聚人气 增活力 促发展

——示范区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翟晓飞

编程课堂上,学生亲自上手,体验遥控机器人搬运资源块等操作;

耕读基地内,学生化身“小农民”,体验农耕乐趣,增强劳动意识,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在第三届河南德育创新交流活动上,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代表、市开德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何风彩作经验介绍……

这一幕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是示范区实施“五育”并举的掠影,也是我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在夯实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教师“内培外引”,不断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探索“五育”融合新机制,蹚出了一条“标准高、建设快、质量优”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用心用力建好百姓家门口学校

“2014年以来,示范区累计投资1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在校中小学生及幼儿达2万人,教职工1451人……”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行玉如数家珍。

2022年9月1日,在市西湖中学,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响起,全校500余名师生在该校操场举行了学校建设以来的首次升国旗仪式。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器材,孩子们搬进崭新的教学楼后,一个个高兴坏了。“开学的时候,我有幸进校参观,一下子被惊艳到了!”该校七年级学生郝韶婕的妈妈表示。

“市西湖中学位于卫河路与澶州大街交会处,拥有三年制初中教学班36个、学位1800个,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建筑造型以书本为设计原型,并通过架空、露台、退台等形式,打造出多维度、富有活力、充满智慧的绿色生态校园。”市西湖中学校长王迷蕊介绍。

作为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示范区大力探索“4+4”建设模式,严格遵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按照市城区小学距离不超500米、中学距离不超1000米的规划建设要求,在30.5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精准规划18所学校。“当前,在示范区最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事业已成为示范区聚人气、增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生人数实现连年激增。”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谷进锋介绍。

据了解,示范区每年至少拿出20%的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同时采取“政府部门投资、平台公司代建、政企合作、片区开发”四种投资模式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从而实现每所学校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当前,已建成投用的12所学校,每所学校投资超过1亿元,总投资达18亿元。(下转第二版)

2024-11-13 ——示范区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工作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49826.html 1 聚人气 增活力 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