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托起“一老一小一困” 稳稳的幸福

——华龙区建设路街道站前社区建设为民服务型社区见闻

11月10日,走进华龙区建设路街道站前社区,一幅秩序井然、岁月静好的画面尽收眼底: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绿化带修剪整齐;居民或沐浴着初冬的暖阳谈笑风生,或参加社区活动陶冶情操,或走进老年食堂享受美食……好不惬意。

近年来,站前社区始终坚守“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聚焦“少有所育”“老有所养”“难有所助”三大领域,积极构建“党建+网格+社会”的服务模式,以强治理、优服务、惠民生为重点,突出党建引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兜牢民生底线 实现“困有所助”

家住昆吾花园二期小区的刘照月老人,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世后,一直自己单独居住。

“之前都是由社区的网格长定期通过电话询问或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刘照月老人的身体情况和日常生活诉求等。今年明确了该楼栋的居民为微网格员,能更好地服务老人。”社区党委书记王振阳说。

社区结合实际,建立网格员定期走访困难群体联系制度,并将困难群体帮扶与党建引领下微网格治理相结合,由社区微网格员坚持每月对所居住楼栋内的困难群体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困难群体的身体状况、心理及日常诉求,对走访发现的情况及时向社区网格员进行报告,并由社区及时跟进处置,让辖区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爱。

统筹辖区资源 实现“幼有所依”

居民刘明磊家中有两个孩子,由于他与妻子平常上班都比较忙,看孩子一直是他们的大难题,尤其是暑假放假后,辅导孩子作业及生活照看成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今年6月,我在居民微信群看到社区发布的暑期托管志愿服务的通知后,第一时间与社区取得了联系,并将两个孩子送到了社区暑期托管班里,下班的时候再把孩子接回家,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了。”刘明磊回忆说。

社区成立社区少工委,利用周末、寒暑假期,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授、文明礼仪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相继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书法、阅读、防溺水宣传、作业辅导等相关课堂。

王振阳说,社区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既辅导孩子的作业,又带领孩子预习新的课程;既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文化活动,又减轻了辖区居民暑期带娃的负担和压力。据统计,今年社区共开展暑期托管班2期,托管看护儿童90余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1场次,参与青少年750余人。

聚焦民企诉求 实现“老有所养”

居民徐晓生擅长音乐,退休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他,告知其要组建社区星韵艺术社团这个消息。徐晓生听后当即响应,并积极帮助社区招募团员。

每周二、周五,社区文化活动室内格外热闹,不时传出吹拉弹唱声。在徐晓生的号召下,社区星韵艺术社团从刚建立的12人,现在已经扩大到215人。他们通过创红歌、演红戏、跳红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达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社区内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除此以外,社区还积极与辖区企业进行沟通对接,打造建设站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设有娱乐文化、托养照料、康复理疗等适老化设施功能区,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情感关怀等服务,既满足了辖区老年人的就餐和养老服务问题,又减少了辖区居民赡养照料老人的压力和负担。⑩

本报记者 王莹 杜鹏

2024-11-13 ——华龙区建设路街道站前社区建设为民服务型社区见闻 1 1 濮阳日报 c149840.html 1 托起“一老一小一困” 稳稳的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