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清丰县探索“电商兴农”新路径工作侧记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能连接城乡、畅通产销。

近年来,清丰县乘势而上,以获评首批国家乡村振兴创建示范县为契机,抢抓新一轮农村电商发展机遇,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主导产业、本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农产品供需渠道,拓宽农村群众增收致富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清丰特色的“电商兴农”新路子。

今年以来,清丰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1.4亿元,同比增长39%;农村网络零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47%;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1.2亿元,同比增长46%。9月27日,清丰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互联网+” 打造产销融合强劲引擎

11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清丰县六塔乡的河南华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3000平方米的硕大仓库,只见一摞摞包装好的羊肚菌、平菇整齐地堆放,工人围坐在一旁,将鸡枞菌、羊肚菌、鸡油菌等8种干蘑菇装进菌汤包。该公司负责人董国帅不时驻足,仔细查看蘑菇质量和工人操作,其间还不断接到客户和种植户的电话。

“前几天,我们刚往昆明发了4大车货,一车就有13吨还多。现在正在包装的,是为快要到来的‘双十二’备货。”董国帅指着一袋又一袋打包好的菌汤包说。

董国帅是一名90后,2012年从部队退役后,回到清丰县跟着父亲种蘑菇。2016年,他开始接触互联网,成立清丰县华董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在新媒体推广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17年,清丰县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胸怀“带领乡亲一起富”的信念,董国帅利用自身优势,联合百度、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推动清丰县食用菌线上推广销售,单条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吸引国内外上万人到清丰县学习种植、网销经验,叫响了清丰食用菌品牌。特别是2020年3月底,几名东北客商慕名前来,一个月内收购28个种植基地80余户的羊肚菌,总额1450余万元。

在助推农产品销售的同时,董国帅坚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群众种植的农产品,尽量使群众收益最大化。他将收购的产品按照等级进行分类,部分鲜品直接供应连锁饭店、批发市场,干品制作成菌汤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有效推动了产业价值提升。

看得见的实惠,让乡亲愿意找董国帅帮忙在网上销售产品。“以前,卖蘑菇只能等外地人来收,为了方便卖,人家说啥价我们就卖啥价。现在,我们只要量够了,随时就能往外卖,董总的收购价还比市场高,让俺比原来多挣了不少钱。”说起这些,正在大棚采摘玉皇菇的清丰县马村乡种植户郝凤淑满脸笑容。

几年来,董国帅通过电商销售,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的1500余人实现就业,年网销食用菌等农特产品8000余万元。他说:“目前,清丰县的蘑菇不是愁卖,而是愁不够卖!”

产业融合 共绘乡村振兴多元画卷

在农村发展电商,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且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位于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濮阳市大地密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密码公司”),将电商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条,而且激活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新动能。

走进赵家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的茶树菇长势喜人。基地一旁的大地密码公司里,工人在各自岗位各司其职:装配车间里,工人忙着分拣、打包、装箱;办公室里,运维人员娴熟地进行网上操作;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满满地推介当地特产。在这里,随着一声声卖力吆喝、一次次点击下单、一单单物流速递,本土优质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被推向全国。

“过去,我们的茶树菇只能依靠村民自己摆摊或到批发市场售卖,销量低、价格低。2018年,大地密码公司入驻村里后,改变了这一局面,每天线上就有三四万单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解决了一部分留守妇女、老人和脱贫户的就业问题,我们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说起电商给村里食用菌产业带来的变化,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感慨道。

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今的大地密码公司不只是销售食用菌,还销售红薯、大蒜、辣椒酱等清丰县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购销业务辐射该县17个乡镇120个行政村。(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樊欣欣 李振涛

2024-11-26 —— 清丰县探索“电商兴农”新路径工作侧记 1 1 濮阳日报 c150409.html 1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