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王楼镇充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开展以“礼让和事、多元解事、群力防事”为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突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礼让和事 营造治理氛围
以“和”润人心。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精神内涵,通过宣传标语、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宣传“六尺巷”典故。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情景剧等形式开展“六尺巷”故事宣讲活动,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
以“和”育美德。将践行“六尺巷”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纳入“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媳”等的评选标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传承“六尺巷”精神,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邻里关系,减少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全镇共评选出“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等先进典型209人,“最美庭院”185户,“星级文明户”846户。
以“和”正品行。在村规民约中体现礼让、“和为贵”精神,规范群众行为,大力推行治理积分制,各村独立设置专项资金作为积分奖励资金,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聚焦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务治理过程中。目前,全镇共设置积分超市12家,累计3000余户村民参加积分评选活动,兑换物品8000余件。
坚持多元解事 搭建治理平台
建强解纷阵地。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围绕“外观一体化、标识醒目化、布局功能化、职责明晰化”目标,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投资17万元,规范设置了人民调解室、安置帮教室、社区矫正室等10个功能室;开通了法律咨询热线,设置所长名片、法律服务意见箱等,方便群众随时咨询法律业务、反馈意见。王楼司法所被命名为“河南省五星规范化司法所”。
整合解纷力量。持续壮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选优配强王楼司法所工作力量,全镇38个行政村配备了公共法律顾问。同时,将村“两委”成员、网格员、乡贤、致富能人等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中,组建40余人的村级调解队伍,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提高综合调解能力。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受理法律咨询8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700余条。
提高解纷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调、保、赔、访、管”五位一体调解模式,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村民说事会”,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以“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和为贵”精神感化人、以知进退境界引导人,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该镇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36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 233件,调解成功率达98.7%。
坚持群力防事 提升治理效能
“雪亮工程”“技防”。持续推进“雪亮+平安乡村”升级版建设,高标准打造“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中心,在交通复杂路段、治安薄弱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做到应建尽建,整合企业、商超、学校等视频资源,做到社会面监控应接尽接。截至目前,该镇共布建视频监控探头549个、人脸视频探头13 个、高空瞭望系统6处、车辆卡口12个,实现了辖区重点部位、出入路口监控全覆盖。
多方力量“巡防”。健全以公安民警为主导、村治安力量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充分发动商户、安保人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80余人的治安巡逻队伍,围绕商业街区、校园周边、公园广场、交通枢纽等区域,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
特殊人群“心防”。聚焦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三失”人员等10类人群,建立精神卫生中心、婚恋纠纷调解中心、心理协会、社区矫正中心、法治教育基地五大平台,逐人成立关爱小组,落实“6+1”帮扶措施,由主管部门人员、村干部、医生、心理咨询师、公安民警、监护人提供精准精心服务。截至目前,该镇已开展随访服务120余人次。
下一步,王楼镇将逐步完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持续发挥其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美好的生活环境。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