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截至目前,我市新生儿出生、残疾人服务等11 个“一件事”办理已成功在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 上线试用。我市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流程,已累计办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及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办事服务约460件,且办理效能呈现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每一次业务的成功办理,都意味着群众少跑一次路、少费一份心,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为解决政务服务事项中群众面临的“找谁办、在哪办、怎么办”的困惑,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创新推出“政在眼前”政务服务小程序。这款小程序以其简洁易用的设计理念,围绕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打造出全方位的服务功能。目前,小程序原型已顺利完成,其功能涵盖办事指南、窗口信息、地图导航、模糊查询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让群众“找得到”“看得懂”,截至目前,已有300余个事项上线。群众只需轻松扫码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所需信息,了解办事流程。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能便捷地获取政务服务信息,提前做好办事准备,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交易管理规范——铸造营商“公平秤”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管理则对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项举措都如同精心校准的“公平秤”,精准衡量着每一项公共资源交易,确保公平与效率并重。
我市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创新举措之一,便是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理念,先后与省内外20个地区成功签订远程异地评标框架合作协议,并且在全省率先推广三省联评、四省联评的新模式。这一创举打破了地域与行业的限制,让优质评标专家资源如同活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动共享。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远程评标项目509项,其中我市主场363项、副场146 项。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项目进行严谨评审,让更多外地优质企业看到了濮阳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增强了他们参与濮阳项目建设的信心。
对于政府采购项目,我市开展的标后履约检查宛如为项目实施全过程安装了一双严苛的“监督眼”,细致入微地审视着交易公告、交易文件、资格审查、评标评审、公示公告、异议(质疑)答复、投诉处理等每一个关键环节与核心载体。通过常态化清理排查,坚决纠正各类不合理门槛、限制和差异化待遇,有力保障了各类企业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保障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比如,在对今年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26个政府采购项目标后履约检查中,发现了6类14项问题。这些问题均被详细记录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分类施治,目前12项问题已整改到位,其余2项问题正在整改中。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市对政府采购项目监管的严格要求,更彰显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坚定决心,让每一个参与政府采购的企业都能放心投入,安心经营。
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769项,交易金额达83.86亿元。其中:工程项目279项、金额63.15亿元,采购项目490 项、金额20.71亿元;承接政府采购项目37 项,总金额2.43亿元。
我市通过多维度的政务服务创新与优化举措,构建起了高效政务服务生态的坚实框架。从“数字底座”的筑牢到便民服务的加速,从办事“快车道”的开辟到营商“公平秤”的校准,每一步都彰显着我市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改善营商环境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随着我市数字政府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必将推动我市在智慧治理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以智慧引领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