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冬至在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里属唯一”“冬至大如年,吃了饺子安耳朵”“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几乎所有传统重大节日里都吃饺子,但对于冬至来说饺子尤为重要”“老家河南,濮阳凉皮与饺子”……12月20日,首届濮阳市冬至节饺子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市各界的民俗专家、餐饮翘楚、传统文化爱好者近20人,齐聚市文化馆会议室,研讨传统民俗、节庆文化、二十四节气、餐饮文化的渊源、传承、流变,共同追溯濮阳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探讨龙都文旅发展、餐饮提升的新机遇、新路径。
该活动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文化馆联合举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小江、资深民俗专家田聚常、民俗学者赵建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聂远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爱琴、名人书信收藏家王金魁等相继发言,从濮阳厚重历史、中华第一龙与二十四节气、饺子与烧饼的包容文化、饺子情怀与童年记忆、饺子的小名叫扁食等方面,找源头、讲故事、话饺子,为濮阳文化弘扬、餐饮发展建言献策。
“饺子,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在濮阳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刘小江开宗明义地说,“濮阳不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二十四节气这一伟大农耕文明智慧结晶的发源地。首届濮阳市冬至节饺子文化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为了深入挖掘弘扬这一传统美食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同探讨饺子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他表示,濮阳地理位置独特、上古文化厚重、历史传承明晰,尤其是龙都餐饮产业发达、饺子企业门店众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可以申请成立河南省饺子文化之乡、河南省饺子文化研究中心,特色鲜明、意义重大。
“冬至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日子。它既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田聚常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不但引用《汉书》《晋书》《宋书·历志》《周脾算经》等典籍及圭表测影等数据,而且引述中科院冯时教授在江西卫视以《人骨拼图之谜——藏在地下的“天空”》为题对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解读。他说:“墓主北侧殉人,代表冬至神;其头部位置指向,为当地冬至日的落日位置。如果此说成立的话,可证明早在6500年前冬至节就已确立,濮阳先民就有崇拜冬至神之习俗。”
“饺子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文化,饺子可以包容一切美食,就像烧饼夹一切一样。”赵建刚从饺子与烧饼的对比、异同入手,讲述清丰烧饼的传奇故事、获奖经历、发展谋划,期待濮阳饺子、凉皮与清丰烧饼齐头并进、影响全国。聂远征、王爱琴、王金魁等追古溯今、熔今铸古,讲述濮阳特色饺子品牌与产品,探讨饺子产业的现状与未来。鸿泰元、老家水饺等濮阳知名水饺餐饮企业负责人也应邀出席并发言,讲述企业经营理念、发展历程及重视食材新鲜、菜品迭代、优质服务的具体做法与发展计划。⑩
本报记者 张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