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北方人吃水饺的日子。当天一大早,位于江汉路的青岛饺子王为40名环卫工每人免费提供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与此同时,青岛饺子王另外3家店面也都为环卫工提供了免费水饺。
冬至请环卫工吃水饺,在青岛饺子王饭店已形成惯例。从2002年开第一家店面至今,老板王光良一直怀有让濮阳人吃上好饺子的初心,致力于将水饺做到最好吃、最安全,价位最合理。
大旱饿不死厨子
今年54岁的王光良,出生于山东高密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密连年大旱。因家庭经济困难,王光良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父亲说了一句话:“大旱饿不死厨子。”于是,王光良离开老家,前往淄博、青岛等地学习厨艺。靠着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习性,王光良很快学习到不少鲁菜的烹饪方法,当然也包括山东人最爱的主食水饺。
王光良17岁那年,在中原油田工作的舅舅将其安排到中原油田驻京办事处的食堂,让他一边学习厨师一边做饭。5年后,王光良回到濮阳,先后在濮阳花城饭店、宝马饭店等多家酒店担任主厨。
在饭店当厨师的日子也算有滋有味。但舅舅对他说:“咱不能老给别人打工,还是得自己创业啊!”于是,王光良决定自己单干,并将创业方向选择在餐饮行业。2002年8月,王光良在玉门路和江汉路交叉口附近盘下一家面积300平方米的店面,做起了最擅长的饺子。给饭店取名时,因有在青岛学做饺子的经历,又因为自己姓王,同时希望把饺子做到最好,王光良就给饭店取名为“青岛饺子王”。
“我做饭店的初心,一是自己不饿肚子,二是让濮阳人都吃得起好饺子。”王光良说。
一开始的3个月,王光良店里的生意不温不火,但他坚持走平价路线。3个月后,饭店每天顾客盈门,生意火爆。此后的几年,王光良成立了广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先后在玉兰花园小区西门、绿景花园小区东门、丽景上品小区旁开了3家店,成为濮阳有名的以水饺命名的餐饮连锁店。后因市政改造,青岛饺子王第一家店面搬到了江汉路南江小区旁边。
让濮阳人吃得起更吃得好
“22年来,青岛饺子王始终走平价路线,力争让老百姓都能进得了饭店。”王光良举了一个例子:凡是青岛饺子王的会员,绝大部分种类的饺子都是9元一份。
吃得起更要吃得好。王光良认为,餐饮行业要想饭店开得长久,饭菜的质量必须得是一流。为此,他严把食材控制关,无论是蔬菜还是肉食,都亲自采买,而且要保证食材质量。调味品、食用油等必须购买大厂家、大品牌的。22年来,即使人工费用再高,王光良坚持要求青岛饺子王全部用人工包饺子,4家连锁店每天分别有4名工人包饺子,做到当天包当天卖。“手工包的饺子如果过夜,口感和质量还不如工厂生产的速冻水饺,所以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王光良说。
为了让饭店管理及饭菜质量一直保持行业领先,王光良经常到山东、北京、郑州等地的一些饭店,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青岛饺子王的水饺馅料由最初的5种发展到现在的10种。正因为如此,青岛饺子王逐步成为濮阳有名的本土品牌之一。
当好民营企业“店小二”
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做好自己的企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这几天,王光良一直在为濮阳山东商会年会的召开而忙活。作为商会副会长和目前的轮值主席,他既要忙着联系、邀请企业,确定参会企业数量,还要想方设法办出高质量的年会。
几年前,王光良认识了濮阳山东商会的有关人士并加入其中。很快,他就被推选为商会副会长,为100余名在濮阳的山东企业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王光良还担任了濮阳市餐饮协会副会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濮阳餐饮业遭受重创,王光良和协会其他负责人一起,带领会员企业共度寒冬,让不少餐饮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多人聚在一起就会形成合力。我会继续当好民营企业‘店小二’,借助濮阳山东商会和市餐饮协会的平台,和众多企业家一起寻找商机,让每家企业都发展得更好,为濮阳民营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光良说。⑩本报记者 袁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