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市各县区都有风味特色菜,但是在历史传承发展过程中,濮阳菜之根基并未真正筑牢。外地菜进入后,本土菜多数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濮阳市老家水饺董事长谢传峰激情满怀地说,作为河南深入山东的“尖尖角”“金刚腿”,一边是“百菜之源、菜系之首”“八大菜系之母”的豫菜,另一边是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理应在河南乃至全国餐饮界占有一席之地,打造更高的知名度、更大的影响力。
2024年12月20日,首届濮阳市冬至节饺子文化研讨会上,谢传峰作为龙都餐饮界领军人物受邀发言。他深情讲述“老家朝城、扎根范县、热爱濮阳”的成长过程与心路历程,动容地感慨道:“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多少人的生活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幸福。”他振臂高呼:濮阳菜振兴,不仅事关龙都能否重塑美食名片,还关系着濮阳的经济发展大局,餐饮界当仁不让,理应同舟共济、勠力同心,开创濮阳菜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明天。
谢传峰的发言引起与会人士的共鸣。尤其是川菜、湘菜在全国“攻城略地”的当下,坐拥1亿人口的河南,豫菜却没有争得相应的位置。提起豫菜,除了烩面、胡辣汤,别说外地人,恐怕连本地人都会一时语塞。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说到地方美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麻辣的川菜、鲜嫩的粤菜、清甜的淮扬菜……别说濮阳菜,即便是豫菜都难给人清晰的感知。谢传峰在濮阳经营老家水饺十几年,门店最多时8家,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强烈的责任担当,勇于扛起濮阳菜大旗实在难能可贵。2024年12月27日,记者再次联系谢传峰,试图解开其濮阳菜情结之谜,一起探讨濮阳菜振兴之道。
从学徒到下海:
老家水饺积淀的10年
谢传峰出生在原千年古县治所旧址——山东莘县朝城镇。朝城自古处于交通要道,以水饺、烧麦等传统美食远近闻名。他家老爷爷、爷爷都从事小买卖,以加工面点、肉酱、水饺为主。谢传峰行四,在兄弟五人中,处于“老大疼,老小娇,中间夹个受气包”的“不利”位置,所以自幼勤快、好学,经常主动帮爷爷干活儿。
“爷爷手艺不错,每天早起加工,下午都能早早地收摊。”谢传峰回忆道,爷爷对他很好,一高兴就给他5分钱。他接过钱,总是头也不回去买糖精,用皮丝慢慢吸着喝。“满满的幸福感,不亚于现在孩子吃顿大餐。”谢传峰笑呵呵地说,他从小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勤、二是俭。从小到大,即便到了现在,他也没有睡过一天懒觉。与员工吃饭,他总是最后一人认一个菜,光盘行动,不剩菜、不浪费。
高中毕业后,谢传峰在范县上了几年班。下岗后,本钱不多的他开起了炸鸡店,很多人闻讯而至。炸鸡店生意兴隆,到了傍晚谢传峰经常忘记打开招牌灯,大家伙儿“摸黑”就买完了。当时,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刚刚进入北上广等大城市,省会城市中仅零星可见。谢传峰参考大城市的方式,借鉴本土炸八块等传统油炸食品,一经推出顾客就排起了长队。
炸鸡店干了几年,有了积蓄的谢传峰重拾爷爷的老手艺,在范县机械厂对面开起了水饺店。他坦言:“当时的想法,就是挣大钱、开好车、买房子。”随着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尤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之后,他的发小、朋友也不再满足于在单位挣工资,经常与他商量入股合伙。
谢传峰也逐渐萌生了合伙经营的念头,憧憬起“穿西装、打领带、抹摩丝”的好日子,告别“老大穿小老二穿、老三老四连补丁”的苦岁月。他由此为公司团队笼络了一批人,为老家水饺后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水饺店一干又是10年。每天一大早,谢传峰就早早起床,逛菜市场、肉铺店,挑选新鲜的食材。到了店里,他领着服务员认真打扫卫生。从始至终,他总保持西装笔挺、皮鞋铮亮、发型不乱。说话间,谢传峰抬起脚说:“你看看,鞋底我每天最少刷三遍。”
从范县到濮阳:
“第一年就后悔啦!”
很多老主顾回忆起来,对谢传峰的水饺店,第一评价就是:干净,好吃。他经常骄傲地说:“首要在调馅儿,关键在卫生。从顾客角度出发,对饭店的第一要求肯定是干净。不干净、不卫生,别的从何说起?”
直到2008年前后,孩子要到市里上学,谢传峰来到市里发展,顿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第一年就后悔了!”一次与朋友吃饭时,谢传峰激动地放出豪言:“早来10年就好了,给我4年能开8个店。”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从第1家中原路店到第8家瑞景新城店,谢传峰仅用了4年半时间。2010年,在第4家黄河路店开业的时候,谢传峰的经营理念得到重大变化。“店多人众管不过来,增加管理岗成本陡增却成效有限。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走出去,去参观、去学习,去探索、去改善。”他说。
“入股自愿,退股自由。挣钱就分,赔了是我的。”谢传峰用这句话总结快速开店、稳步经营的秘诀。股份制让员工吃下了定心丸,使老家水饺从食材采购、菜品管理到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老家水饺 欢迎回家”的问候语逐步响彻龙都大地。
“弘扬老传统,坚守老味道。”这是谢传峰的一大法宝。老家水饺先后获评市级非遗和濮阳老字号;洗洁精,老家水饺坚持用家庭装,尽管成本翻几番;无论饺子还是炒菜,老家水饺都用有机韭菜;最近推出“好客濮阳人 好礼谢富记”姊妹新品牌模式,主打谢富记五香柴烧鸡、黑猪肉及外卖水饺……
从致富到担当:
永不满足的奋斗激情
“吃了吗?”
一句简单的中国式问候,却蕴藏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一城一味。时代变迁,每个城市的地方菜都在以崭新的姿态蓬勃生长,牵引着本地人的日常、游子的乡愁、游客的抉择,更牵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细心的人们或许已发现,经过几个月精心装修后,老家水饺中原路店、昆吾路店门头已经加上“濮阳菜”三个字。
喜欢尝鲜的市民或许已了解,装修后的店面,不但更加大气温馨,而且房间名用上了濮阳八景——平原欲晓、将军飞渡、龙挥金堤……餐单上,顿丘老芥末剔骨肉、仓颉鸽子鸽杂冬瓜、王称堌糟鱼等地方特色浓郁、风味明显的菜品广受欢迎。
一石激起千层浪,濮阳菜振兴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每代人乃至每个人,都有喜欢熟知的老馆子;每一座城市,都有代表城市的响亮美食。
什么是濮阳菜?哪些菜能代表濮阳?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光临老家水饺濮阳菜店,龙都大地类似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烈。
濮阳悠久历史、文化灿烂,不但有中华第一龙、戚城文物景区、仓颉陵等著名景点,还有目连戏、大平调、麦秆画、祭黄河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濮城名吃、高码头羊肉汤、清丰热凉菜、南乐灌肠等琳琅满目的美食更是濮阳一大名片。谢传峰说:“所谓濮阳菜,就是要将这些故事和历史通过菜肴呈现出来,让人们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谢传峰看来,扎根濮阳、让大部分濮阳人喜欢的菜都是濮阳菜。他说:“无论老家水饺还是老家水饺濮阳菜,拥有不变的追求——家宴很舒服、请客有面子、消费没压力。”他们努力多维度展示濮阳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乃至融文化、美景、非遗、美食于一体,刷新本地消费者与外地游客对龙都的认知,激发濮阳餐饮端、文旅端的消费活力。
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地方菜的宝贵财富,但只有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历久弥新。从濮阳味道、濮上佳肴到濮阳菜,从名店、名菜、名厨评比到濮阳老字号、中原老字号评选,濮阳菜振兴永远在路上,濮阳风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必然越来越开阔。濮阳菜的蓬勃壮大,将为豫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中华美食中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
面对顾客的赞誉,谢传峰呵呵一笑说:“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没考上大学又赶上下岗,肯吃苦才下了海。经商多年,经历了不少困难,我都咬牙坚持着;遇到了很多诱惑,我都拒绝推辞了。我始终坚持做餐饮行业,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在餐饮市场大变局下,脚踏实地将每一个关于濮阳菜发展的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与全市餐饮人一起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⑩
本报记者 张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