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个个身怀绝技,都是各自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浑身上下充满着文化内涵,堪称国乐之精粹。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学会、演奏好古琴必将持续助力讲好新时代濮阳非遗故事,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1月5日,青年古琴演奏家、弦歌演唱家,中国乐器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理事、濮阳市古琴学会会长张中亚,在濮阳市非遗传承人古琴班结业雅集上说。
濮阳市非遗传承人古琴班由2021年“河南省非遗年度人物”、首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王爱琴发起组织,古琴班自2024年7月1日至今历时半年有余,每周日针对全市各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东方美学、传统礼仪、乐理知识、基本指法、经典曲目等,张中亚、陈柯呈、王春霞三位老师倾心辅导,培训曲目涵盖《长相思》《高山流水》《秋风词》《半山听雨》等经典,来自憨婆婆老粗布、永泰聚老酒、和锦堂古琴、陈氏绢艺等非遗项目的22名传承人参加了本期培训。大家纷纷表示,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古人丰富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寄托。古琴老师授课独具魅力、专业技艺精湛、品德高尚耐心,学员在古琴知识、演奏技艺等方面收获满满、硕果累累。
“濮阳非遗项目多、影响大,非遗传承人经常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大型展演活动,比如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北亚文博会、中国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中原文博会等。”谈及古琴班发起初衷,王爱琴激动地说,“对外交流中,我们不但代表自身项目,同时向外部展示着濮阳人的整体形象,丰富知识、提升素养已成应有之义。”春节过后,她还计划组织免费的书法及茶道、香道、花艺等培训,旨在“让每一位非遗传承人,从内到外散发出自信的光彩、优雅的气质,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日上午,结业雅集在市城区黄河路西段和锦堂古琴艺术展示馆举行,汇报演出、学员感言、老师寄语、合影留念陆续进行。清新悠远、淡泊静谧的《半山听雨》,意境深远、旋律优美的《高山流水》,豁达脱俗、细腻动人的《定风波》相继上演,整个展示馆内余音袅袅,每一根弦的振动似乎都能引领听众穿梭于时空的长河,唤醒尘封于岁月深处的历史记忆,领略古代士人的风骨与风雅。
市文广体旅局非遗科科长牛惠茹受邀参加活动,她说:“非遗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还是‘人’,尤其要想方设法吸引人、培养人、锻炼人。此次古琴培训为非遗项目常态化、持续性、多途径传承提供了有益尝试,为我市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提供了参考范本。期待类似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更多热心人士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队伍,共同推动濮阳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报记者 张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