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南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大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全力推进 “两个基地、三城、一个先行区” 建设,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态势稳中向好
南乐县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落实稳增长系列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群众消费,激发了经济活力。
主要指标稳定增长。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01.7亿元,同比增长6%;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2亿元,同比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43亿元,同比增长7.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6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81.34%。制造业倍增行动全面成势,实施重点制造业项目22个。制造业投资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79.3%;制造业产值96.4 亿元,同比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
项目建设扎实开展。4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7.9%;开展四期“三个一批”活动,16个项目成功签约,12个项目投产达效;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项目18个、资金 6.57亿元,谋划储备项目95个、计划总投资达到222.41亿元,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消费市场加快回暖。电商交易额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网上零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7%;在大环境不利形势下,全县28个房地产项目销售商品房3077套,成交金额20.43亿元,保持了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积极落实以旧换新政策,累计交易额4858万元;成功举办 “龙行神州 字游河南”城市文旅牵手暨第二届仓颉文化宣传周、“乐跃龙门 相约南乐”南乐县第二届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仓颉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
主导产业加力提速
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抢抓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两旺的发展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推出更多拳头产品,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生物质能产业园区顺利通过河南省化工园区认定,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被评为2024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功入选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金名片”典型案例。星汉生物、盛久糖醇等企业满产运行。骐业科技成功突破玉米芯非粮基生物质糖化的关键技术,获得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机构)认证,成为全球首家能够批量生产非粮结晶葡萄糖的生物制造企业。抢滩布局生物基甲醇产业,积极促成宏业集团和河南投资集团合作,投资13.5亿元实施年产10万吨生物基甲醇项目,为生物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食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
聚焦精深加工,持续做大规模总量,屠宰肉鸡1.3亿只,稳居全省县区第一,去年前11个月产值达64.2亿元。唐顺兴一期、众润二期、禾丰熟食等预制菜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酒业一期5000吨白酒、增合食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唐人神等肉食加工企业产值稳步回升,市预制菜产业联盟在南乐成立。
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壮大——
臣涛机械与中铁集团、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华砼绿筑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混塔工厂,中船重工高端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优化重大项目领办、定期通报调度等机制,签约盈芯控股零碳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49个、概算总投资约177.47亿元。相继成立“双招双引”上海站、天津站,打造深度联络服务南乐籍专家人才和企业家的重要平台,捕捉上海海神钧备、天津首瑞电器等意向项目12个。
乡村格局和谐有序
粮食安全扛稳抓牢。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11.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 61.1万吨,首次突破60万吨,同比增长3.5%;小麦单产连续22年全市第一,成功入选省级2024年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争取上级资金 2.55 亿元,加快推进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百亩以上农业园区达到35个,优质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先后获评国家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试点县、全省经济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蔬菜示范县。
生态养殖逐步壮大。培育唐人神、唐顺兴等规模养殖场283家,出栏生猪32万头、家禽8600万只。绿色农业蓬勃发展,探索秸秆收储利用新路径,实行“市场需求、政府推动、企业利用”模式,撬动社会资本5800 万元,引进安徽源民秸秆收储公司推广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技术,回收利用秸秆4万亩,为农户增收88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乡村建设“1842”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争取资金1.33亿元,对马颊河、卫河、永顺沟开展综合治理,防汛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申请卫河年取水指标973立方米/年,开启卫河水利用新篇章。
城市画卷幸福美满
全力建好安居工程。赵藏固、文庙等4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交付仓颉湾安置房361套。强力推进问题楼盘化解,6个保交楼项目、5个保交房项目1586套住宅全部交房。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县城西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主体完工,生活垃圾处理场飞灰填埋建设项目部分投用,新改建健心路、学海路等市政道路19条、8.7公里,西街关老菜市场、长途车站、社会客车站完成搬迁。新建充电桩站点14处、设置充电桩97台,切实缓解了群众充电难问题。投资2.6亿元实施地热供暖工程,钻凿地热井19口,建设地热站、继泵站5座,铺设管网36公里,供暖小区达到33 个、面积37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2747户,群众温暖过冬更有保障。
城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整治城市“六乱”,推广“门前五包”,加强校园周边秩序监管和城区电(机)动三轮、四轮车管理,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县城区环境持续改善、秩序更加规范,成功蝉联省级文明城市。 ⑨
李伟红 袁永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