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
放眼濮阳经开区大地,处处涌动着“万草千花一饷开”的勃勃生机,处处展现着拼经济、拼发展的立体图景:
——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工位上有序忙碌,自动化机器高速运转,流水线上产品快速传输,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在项目建设现场,林立的塔吊,满载的作业车辆,轰鸣的机器声,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派干劲十足的施工景象;
——在商圈街巷,热闹中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迅速将经开区的热情与活力“引爆”;
——在旅游景点,人流如织春意浓,游客们熙熙攘攘,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拍照“打卡”,玩得不亦乐乎。
新春伊始,经开区按照全区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暨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议要求,扛稳“挑大梁、走在前”责任,以“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崭新面貌,推出一系列相关举措,拼项目、赶订单,抢抓机遇、铆足干劲,奋力争创首季度“开门红”。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 对表对标
突出科技创新。要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充分发挥“濮阳智慧岛”功能作用,助力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技术中心。全力支持惠成电子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年力争新增4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型小微企业为主体,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联合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完善“产学研用”融合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经开区就地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推进产业升级。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协同、提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中原石化、中原大化、联鑫化工等企业建成转型标杆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0家,打造新的增长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对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未来产业的研究和谋划,重点推进濮阳市低空产业园建设,打造低空网络运营平台、智能5G基站、无人机低空物流等多功能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在新赛道上争先手、抢先机。
在实施制造业倍增战略上
聚焦聚力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加强项目谋划,聚焦中央预算内、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资方向,全力做好74个增量政策项目包装谋划和申报对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省、市“大盘子”。提前着手筹备“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继续梳理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战略方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为经开区未来五年发展谋篇布局。加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35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21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5个以上。尤其要抓好25个制造业项目建设进度,夯实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升星晋级的项目基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大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相结合,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持续跟进湖南长炼10万吨特种酚、大连金世光电8万吨固化剂等在谈项目签约进度,确保一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以上。突出招商重点,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围绕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端助剂等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链条项目。
加快制造业企业扩产增量。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销路难等共性问题,落实满负荷生产补贴等优惠政策,推动中原大化、惠成电子、沃森超高、蓝星新材料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带动75家制造业企业扩产增量,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0家,支撑全年制造业产值不低于2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
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上 精密精准
持续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中原大化、龙丰纸业等4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进度,不断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扎实推进“驭风行动”试点村建设,不断促进农村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建设3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机关、学校、医院等场所光伏资源开发利用,争取年底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充分挖掘企业节能潜力,加强碳排放管理,降低碳排放强度,力争全年工业节能诊断率达到80%以上。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确保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创建成功。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今年PM2.5年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68.0%以上,重污染天数控制在1.9%以下。今年是经开区实行烟花爆竹燃放“禁改限”的第一年,要强化属地和部门管理责任,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树立文明新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水污染防治,协同推进农村坑、塘、沟、渠保护治理,加快新习、王助等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确保3个断面水质达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在统筹城乡高质量发展上
落实落细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全力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释放更多土地占补平衡指标,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总产量15万吨以上。夯实产业基础。立足经开区农业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以乜村鲜切花、丁寨草莓、完美果蔬为重点,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碳中和示范工厂项目。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推动恒顺源食品、辰慧小麦全产业链精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5家以上,力争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效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护,谋划华安路、五一路积水点改造项目以及濮水路、开州北路等8条雨污水管网项目。聚焦城市道路建设,谋划实施全长10.9公里的五一路等“二路二管网”项目,力争年内全部进场施工。持续推进全长16.4公里的香山路、安泰路等“九路一桥”项目,力争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车。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力争年内完成益民社区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四行村三期、庞王合二期、马庄等项目安置房建设,启动油辛庄54亩土地开发,吸纳更多城市人口。争取15个在建在售项目,全部纳入保交房“白名单”,确保房地产项目顺利建设、快速交付。盘活低效闲置资源。对城区街边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拉网式排查,一地一策、分类处置,加快推进阳光大厦西侧及原胡村乡卫生院等闲置地块盘活,让“闲置地”形成“真收益”。同时,系统盘点政府投资的项目、资产,有针对性进行二次招商,让沉睡资源发挥效益。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把加快城乡融合、提振消费信心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服务业发展壮大。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消费补贴将不断加大力度。区商务局要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区内商业机构加大促销力度,精准发放各类补贴资金,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同时依托水秀杂技文化和区内文旅资源,培育“杂技+商贸”“杂技+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壮大现代服务业体量,以水秀街、万达广场、金街银街、容金国际等知名商圈为依托,打造一批特色消费街区,加快申报数字商贸示范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三产扩体增量。
在强化民生保障改善上
见行见效
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对接机制,每年举办2次政、银、企对接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呼声诉求,实打实解决一批困难问题,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有为政府”的“有力服务”。认真落实国办《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精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坚决杜绝各种“吃拿卡要”行为,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做大做强平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质效,健全完善经发投资集团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强化平台公司功能。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本运作方面展现国企担当、实现更大突破。充分发挥AA级信用评级优势,全面提升经发投资集团再融资能力,有效降低各类债务风险,年内争取各类投融资、贷款突破16亿元以上。推荐华龙香料、乐享化科等15家企业负责人纳入新时代中原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训计划、清华大学濮阳现代企业家培训班,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成长、快速发展。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民生实事。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用心用力办好“十项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市六中教育集团为载体,突出“教育强区”建设,加大教育领域投入,擦亮“经开教育”名片。聚焦“一老一小”,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推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加强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医保缴费比例,落实好退休金提标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养老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补助资金,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上
出新出彩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导则,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加强重点人群管控,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人员帮扶工作,严防个人极端事件发生,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坚决阻断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风险向政治领域传导,确保隐债不增加、“三保”不破防、风险不扩散。
亮眼成绩奏响“春之序曲”
一揽子实打实的举措,一个个不断向好的数据,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添动力的重要引擎。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开好头、起好步,才能掌握全年工作的主动权。一系列新鲜出炉、令人振奋的数据,奏响了全面复苏的“春之序曲”。
项目建设量质齐升。经开区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3个、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4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35个,争取各类资金2.25亿元。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1个,完成投资131.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联鑫化工烯烃单体综合利用、雷佰瑞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更加坚实。
开放招商势头强劲。深化拓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产业招商,打好招商“组合拳”,杭州柏榆医药中间体、康润众达不饱和脂肪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引领作用强的项目成功签约。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制造业项目39个,到位资金78亿元,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区,“制造强市先行区”建设的接续动能不断汇聚。
创新实力持续增强。“濮阳智慧岛”建设不断深化,在全省评比中获得良好等级,争取奖补资金400万元;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8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2亿元,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提质的态势更加明显。
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全力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完成“一转带三化”项目18个,新增产值30亿元,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原石化、中原大化、龙丰纸业获批国家级5G工厂,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三。中原石化、惠成研究院获批省级智能车间,惠成电子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入围“美豫名品”企业名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6400余人。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3300人。突出“教育强区”目标,中招成绩优等率全市第一。PM2.5、PM10、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实现“两降一增”。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纵深推进群腐整治工作,全区初核问题线索149件,办结率100%,居全市第一;完成市纪委交办的市殡仪馆案件,打响殡葬行业留置案件“第一枪”,受到省纪委领导高度肯定。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效能,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5%。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及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兜稳了民生保障网。
大事难事有力化解。中原大化MMA项目停滞两年多之后顺利开工,为区内龙头企业转型发展开创了新路径,也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提供了支撑。面对省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建议问题整改的重大政治任务,经开区迅速行动,不回不避、不遮不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从严从实的作风,26项“规定动作”和4项“自选动作”全面完成,完善修订党工委管委会工作制度23项,堵塞制度漏洞,确保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运行。扎实开展“严实纪律转作风,守牢底线促发展”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向好,信访领域交办案件化解率94.7%,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98.6%,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拼下“开门红”的同时,还需深入思考、系统谋划、提前布局,如何让“开门红”有量更有质,如何借“开门红”的东风力促全年“满堂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为持久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经开区上下将充分发挥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强力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持续推进“制造强市先行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建设,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贡献更多经开区力量。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