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翻腾起舞,喜看灯会光彩夺目;醒狮欢腾跳跃,乐赏非遗瑰宝无数……2025年蛇年,我国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龙都大地,万家同春,各色庆祝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春节期间,穿行濮阳大街小巷,逛非遗集市,品多彩年俗,看花灯绽放,感悟共同的美好期许;走进博物馆,与文物隔空对话,触摸历史的悠长厚重;闲坐图书馆,捧读经典,浸润书香,畅享精神盛宴;陪家人看一场电影,把欢乐时光留在故事里……
活动多: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
2月2日,濮阳县濮水小镇澶州大剧院内,数百名观众聚精会神,沉浸在戏曲的世界。当天,《梨园春》明星擂主专场戏曲演唱会激情开唱,名角、名段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与澶州大剧院同时段演出的,还有该小镇的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展演,龙腾狮跃,鼓乐齐鸣,观众不时叫好。
醒狮纳福,万象更新。1月29日,大年初一的市城区万达广场喜气洋洋,非遗变脸秀等6场活动人气爆棚,观众在深度参与中体验春节的魅力。而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湖蝴蝶岛水秀基地,精彩绝伦的水上表演嗨翻全场,让人看得血脉偾张。
活动搭台,文旅唱戏。春节期间,市、县文旅部门用236项活动,为市民呈上丰盛的“春节盛宴”。
为了这场“春节盛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部署,市、县文旅部门全力实施,齐心唱响了春节“大合唱”。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蛇年春节,市文旅系统以灯为媒,以非遗为绳,以安全为底线,以“福满龙都·濮天同乐”为主题,坚持“安全、祥和、欢乐、节俭”原则,推出236项活动,让游客在深度参与中感受年味的精彩,在切身体验中领略春节的魅力。
丰富的文旅供给,与群众对年味的追求形成双向奔赴。春节期间,人们在水秀街感受杂技、马戏的魅力,在市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之旅,在市图书馆书海中进行亲子互动,在戚城文物景区看灯展,看不尽、游不完、乐不停,处处欢声笑语。以活动引人流,以活动添人气,成为今年春节我市文旅的重要特征。
年味浓:文化与节日同向而行
春节期间,市博物馆一如既往火爆。
2月1日上午,记者在市博物馆内看到,一楼、二楼、三楼挤满了人。为让市民在市博物馆过个文化年,该馆除正常开放常设展厅外,还增加了蛇舞新春——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木版年画艺术展、器以藏礼——识读博物馆里的生僻字展、龙乡故事新春摄影展和蛇年贺岁迎新春等5个展览。同时,设置文物寻宝游戏、木版年画体验、百人贺蛇年儿童共绘百米长卷、非遗项目打卡盖章、皮影戏自由体验等8项线下体验活动,让前往游玩的市民真正过个沉浸式的文化年。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文化与节日更是在濮阳碰撞出灿烂火花。
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的“龙润帝都·灯耀濮阳”2025新春灯会,主打的就是文化。在灯会现场,人们既能看到诗词、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福禄寿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身影,更能一窥杂技、麦秆画等濮阳特色文化。
春节已是非遗,非遗也是文化。春节期间,我市各大景区、各个活动现场举办的杂技、舞龙、舞狮、打铁花、变脸、戏曲等项目,无一例外既是非遗,也是重要的节日文化。丰富的文旅大餐,在为市民营造浓厚年味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亮点足: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龙润帝都·灯耀濮阳”2025新春灯会,堪称春节文化的一次传承与创新。
“闹花灯”是中国春节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不仅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团圆,而且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艺术智慧。在璀璨灯火中,人们追求光明与美好,传递新春的祝福与希望。
但戚城文物景区的灯会,早已不是纸灯笼,而是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的各类声、光、电花灯。记者在戚城文物景区灯会现场看到,LED灯光、激光投影、AR/VR等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花灯呈现出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濮阳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灯会的一大亮点,是引进了自贡彩灯。自贡彩灯是国内灯展界的顶流,通过巨型灯组与动态灯光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气息相结合,为传统灯会赋予了现代元素。
灯,是春节的媒介。除了戚城文物景区的灯会,今年我市举办灯展的地方真不少。市城区龙城广场灯光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湖沿岸灯光秀、中原绿色庄园灯展、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灯展、范县中原荷花园灯光秀等,以及大街小巷的各色彩灯,让春节期间的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与灯展一样,其他非遗项目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记者在市图书馆剪纸体验区看到,一幅幅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剪纸作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场景,还有“中华第一龙”等濮阳独特文化元素。剪纸艺术家介绍:“剪纸是群众表达对生活美好期盼的古老方式,每年我们都会创作新的作品,希望能把这份喜庆和祝福传递给更多人。”在市博物馆,游客还可通过触摸屏幕,参与传统工艺的虚拟制作过程,了解文物的详细历史。
此外,市博物馆还将代表性馆藏文物制作为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玩体验。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袁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