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摄影专版

锣鼓喧天闹元宵 载歌载舞庆佳节

2月12日,濮阳市在各大场所举办2025年元宵节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濮阳日报》以组图方式展现,与读者共庆佳节。

图中原文化宫展演现场。⑩

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图中原文化宫民俗展演“扭秧歌”。⑩

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金龙辞旧岁,银蛇报春来。2月12日,中原文化宫、濮阳文化艺术中心和示范区论语广场锣鼓喧天,人潮涌动,舞龙、舞狮、抬花轿等民俗文化表演拉开了“蛇舞春风·灯耀濮阳”非遗闹元宵濮阳市2025年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的序幕。43支民俗表演队齐聚龙都,为全市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华夏龙都”舞动千年文脉

濮阳是中华龙源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华夏龙都”,此次民俗文化活动舞龙当然是重中之重。在濮阳市2025年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中原文化宫展演现场,舞龙表演队率先登场,两条金龙在演员们的手中时而腾飞跳跃,时而盘旋游走,气势磅礴,不仅营造了濮阳浓厚的龙文化氛围,更展现了龙都儿女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我们最小的舞狮演员只有6岁,今天参加展演的四只狮子演员平均年龄只有十二三岁。”舞狮表演队领队何新生说。当天他们表演的舞狮时而憨态可掬,时而腾挪跳跃,时而翻滚嬉戏,将狮子的神态表演得活灵活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上午9时,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12支民俗表演队精神抖擞,整装待发。舞龙、舞狮、划旱船、抬花轿等民俗文化表演沿着既定路线开始行进式展演,将濮阳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力完美融合,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

万人空巷共享民俗文化盛宴

“咚咚锵、咚咚锵……”上午10时,伴随着喜气洋洋的锣鼓声,在濮阳文化艺术中心,舞龙、秧歌、大弦戏等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目精彩上演,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吸引了诸多市民驻足观看。

活动现场,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开场锣鼓表演以其雄浑的气势和震撼的节奏,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舞蹈《一条大河》缓缓上演,舞者们身着飘逸的服饰,用优美的舞姿演绎了大河的磅礴与柔美,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水世界。紧接着,新疆舞、秧歌等节目轮番登场,每个节目都独具特色,精彩纷呈。新疆舞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舞姿,展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与活力;秧歌则以其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每年的社火表演都让人充满期待,最喜欢看的是濮阳的戏曲和舞龙表演。”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每年的社火表演他都会带着家人一起来观看。极富感染力的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在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少市民还用手机把社火表演的精彩瞬间传递给远方的亲朋。猜灯谜活动现场观众涌动,气氛热烈。

“快看!好可爱的小狮子!”顺着喊声看去,一只黄色的小狮子走到人群中,与小朋友们互动。“我想摸一摸。”“我也想。”“呀,你看它还会眨眼睛,真可爱!”小狮子所到之处,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围追堵截”。示范区论语广场,小狮子的登场点燃了现场市民的热情。

据悉,今年民俗文化活动在市城区安排了43支民俗表演队。当天,展演现场观者簇拥,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老年人、青年人、尤其是孩子们,都被这热闹景象吸引,纷纷拍照留念,沉浸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中。⑩

本报记者 宋仁志 赵春晖 管淑颖

图戚城文物景区诗经广场,舞狮表演赢得阵阵喝彩。⑩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图诗经广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⑩

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图论语广场舞龙表演。⑩

本报记者 高崟人 摄

图展演现场群众抚摸龙头狮头,祈望来年好彩头!⑩

本报记者 高崟人 摄

图濮阳文化艺术中心展演现场,《好运全都来》舞龙组合表演。⑩

本报记者 黄立 摄

图艺术中心《醉龙乡》舞蹈。⑩

本报记者 黄立 摄

图艺术中心喜庆锣鼓敲起来。⑩

本报记者 黄立 摄

图艺术中心优美的非洲鼓舞蹈。⑩

本报记者 高崟人 摄

2025-02-13 1 1 濮阳日报 c154584.html 1 锣鼓喧天闹元宵 载歌载舞庆佳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