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同时,积极扩大政策覆盖面,不断降低贷款门槛,丰富贷款产品种类,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等创业人员纳入重点扶持对象,增加信贷产品至17项,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适配性。
数字赋能——
融资之路高效畅达
“这笔创业担保贷款可帮了我大忙,让我能在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话语中满是激动与感激的,正是从信阳农林学院毕业的孙杰行。
他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发展的期望,一心想在家乡濮阳县子岸镇投身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初,资金短缺问题就让孙杰行陷入了困境。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当地人社部门得知了他的难处,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积极协调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依据青年创业贷款政策,为孙杰行开辟了绿色通道,发放了免担保贴息创业贷款。在这之后的3年时间里,累计发放贷款达75万元,为他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我市大力推行的“3天速贷”和一站式服务,更是让孙杰行赞不绝口:“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仅仅用了3天时间。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服务,详细讲解贷款流程和注意事项,真正为我们这些创业青年打通了一条便捷的融资‘高速路’。”这笔及时到账的贷款,不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更坚定了他在创业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如今,孙杰行的葡萄种植事业蒸蒸日上。谈及未来规划,他目光坚定:“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和濮阳县五星乡濮樱生态园开展深度合作。我想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种植经验分享给更多农户,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杰行的成功,只是濮阳市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通创业服务全链条,大力推进“数字创贷”建设。自主研发并不断完善“掌上办”信息系统,通过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创贷速度和服务质量。在数据共享方面,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在部门协作方面,强化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创业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实行绩效全量化管理,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创业者,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闭环管理——
创贷生态稳健前行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风险防范是确保创业担保贷款稳健前行、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盛欣农业科技公司的王东奇便是创贷扶持的受益者之一,他连续两年成功审贷1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草莓园种植规模、购置农资物资,不仅提升了自身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乡土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就业作用的同时,我市时刻紧绷风险防范这根弦。
从资格审核环节来看,王东奇能顺利获得贷款,得益于人社部门严格遵循“扶持创业、应贷尽贷、降低风险”理念,通过创贷信息系统精准比对身份信息,以及专职人员上门实地调查,全面评估其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确保了将贷款发放给真正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创业者。
在跟踪管理过程中,人社部门还会持续关注王东奇草莓园的经营情况与贷款使用情况,及时为他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难题,防范因经营不善导致的偿贷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防止风险扩散。
而在贷款回收阶段,工作人员会提前一个月,主动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提示贷款人还款,为贷款人留出充足的资金筹备时间。如果企业经营良好、还款积极,未来若有扩大规模等新需求,还会继续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既保障了担保基金安全,又激励创业者持续奋进。对于逾期未还的贷款,我市也绝不姑息,负责诉讼的专职人员将果断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追偿,确保担保基金安全。
在濮阳,这种连续成功贷款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成为创业担保贷款“贷得快、用得好、收得回、效果好”良性发展模式的生动体现。我市凭借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累计回收贷款145.23亿元,贷款回收率高达99.7%,位居全省前列,为创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创贷之路,永无止境。一笔笔创业担保贷款,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为濮阳初创企业注入生机与活力,源源不断地为创业者们注入信心与希望,也为我市就业市场增添了更多活力,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