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龙区新闻

乡村蝶变展新颜 书写振兴新答卷

本报记者 杜鹏 通讯员 郭亚玲 文/图

绿水青山绘长卷,美丽乡村展新姿。平整的村内道路、宽敞的健身场地、清澈的河塘……在华龙区岳村镇瓦屋村,一幅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在华龙区驻村工作队和瓦屋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瓦屋村实现了由“脏乱差”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蝶变。

在瓦屋村的小广场上,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晒太阳、拉家常,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据瓦屋村第一书记潘志清介绍,通过提升修缮村新时代文化广场,开展健身器材、音响设备、照明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曾经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变化看在眼里,幸福甜在心头。”说起现如今的生活,瓦屋村村民刘书民笑呵呵地说,“之前,在村里住着,每到夏天,蚊蝇多、不干净;现在村里修了广场、修了路,下雨天出门路好走了,晚上还能去广场跳跳舞,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乡村要想发展,既要“里子实”,更要“面子靓”。瓦屋村紧扣乡村建设,加快补齐水、电、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排污治污等工作力度,目前村内街道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安装路灯76盏,建设文化广场、娱乐广场各一处,购置体育健身器材数套,打造游园3处、亭子2处。去年,协调上级专项资金530万元,实施瓦屋村供排水一体化项目,修建雨污分流处理管网5600米,全村大街小巷硬化路面7500平方米,让村民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同时,瓦屋村也完成了从“美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村“两委”广泛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举措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使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瓦屋村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旅游经济等措施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围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模式,以民俗体验、生态休闲产业为支撑,以农村合作社的方式,创‘一村一品’特色,将瓦屋打造成集乡村体验、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民宿旅游村。”潘志清说。

瓦屋村集体经济主要是种植菊花,现已种植金丝皇菊和贡菊100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海王药业签署合作协议,畅通了金银花、菊花销售渠道,形成了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今年,在帮扶单位支持下,该村争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5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养殖项目,新建养殖棚1座;争取上级资金8万元,购置养殖棚配套设施,现已开展试养,预计年经济效益30万元,收入主要用于村内公益事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5个。

瓦屋村是华龙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华龙区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倡导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精心打磨宜居、宜业、和谐的美丽乡村,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⑨

2025-02-20 本报记者 杜鹏 通讯员 郭亚玲 文/图 1 1 濮阳日报 c154973.html 1 乡村蝶变展新颜 书写振兴新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