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采访市安阳地区医院(以下简称“地医”)普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勇杰时,他正在做手术,记者先见了他的同事、患者和患者家属。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不普通的普外科医生。
说他不普通,不仅是说他拥有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骨代谢与甲状旁腺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头衔;也不止是说他曾获得过省、市最美医生,安阳地区医院十佳青年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医德医风标兵等多项荣誉;还可能是在说他擅长甲状腺、乳腺疾病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擅长各类腔镜下的胆囊切除、阑尾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消化道穿孔修补、胃结直肠及肝胆胰各种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等多项医疗技能。
1980年出生的李勇杰,已经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省、市优秀学术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随着采访的深入,李勇杰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浮现在我们眼前……
一
“俺来给小李大夫还钱,捎带了点红薯。俺听人家说了,现如今手机上能微信支付,也能银行转账,不用大老远专门跑一趟,但不当面道个谢,心里老是不踏实。实话实说,没有小李大夫,就没有俺这条老命了。”在地医普外二科病房,一位拎着一大兜红薯的蔡姓老人说。
蔡大爷今年70岁,来自林州山区。半年前的一个夜晚,他突发剧烈腹痛,疼得歇斯底里,直不起腰。好心的邻居帮他呼叫了120。120接诊后,发现其病情危急,直接把他送到了地医。急救中心检查结果显示,蔡大爷腹腔里积满了脓液,需立即住院手术。但是,他来得匆忙,没带够钱。时至深夜,蔡大爷已经脓毒性休克,危在旦夕,一刻也不能耽搁。李勇杰让护士按预案迅速报备了一下,自掏腰包垫付了3000元。
蔡大爷被紧急推进手术室。
市地医普外二科住院医师田齐乾回忆说,那天他给李勇杰当助手。打开蔡大爷腹腔的瞬间,浑浊的脓液喷溅而出,整个腹膜腔已沦为细菌的狂欢场,不忍卒睹,恶臭逼人。但是,李勇杰经见的多了,临阵不乱,一边娴熟地操着手术刀在蔡大爷发黑的肠壁间游走,一边简短有力地吩咐:“巡回通知血库备血,联系药房特批高级别抗生素。”医护人员忙碌到凌晨3时许,蔡大爷监护仪上的生命曲线始画出平稳的波浪。
田齐乾告诉记者,因为自知年轻,自觉要学要记的东西多,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但再晚,也晚不过李勇杰。每次深夜路过他的办公室,都会发现他屋里的灯还亮着,不是在分析疑难病例,就是在研读前沿医术。李勇杰曾给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医德至关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医德,才能真正促进自己的医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前行有动力。”
李勇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李勇杰骑车去接上晚自习的孩子下学,忽然接到紧急求助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医院。明知道孩子害怕雷电,可李勇杰顾不上管了,让孩子先在路边候车亭下避雨,一扭车把就跌跌撞撞地向医院奔去。最后,患者得救了,孩子却因为受凉感冒了。
说话间,李勇杰终于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
蔡大爷忙迎上去说:“小李大夫,我这个老骨头死到半路又活回来,真是不知道咋着感谢你啊!要不是觉得你年轻,我都想给你磕个头了。”
蔡大爷说着流出泪来,大家一时不知道怎么劝慰他。刚才还坚持要给红薯付费的李勇杰主任,这会儿也不敢坚持了,忙说:“我收下,我收下,谢谢蔡大爷了。”
蔡大爷慢慢平复了情绪,又说:“这都大半年了才还你钱,也不说给你利息了,一兜红薯还谢啥啊。这是俺自个在山坡上种的,没打农药,也没上化肥,看着不好看,吃着可甜可面哩。”
二
“勇杰兄弟胆大心细水平高,连我这样的人都能救治,真是好样的。我的复查结果出来了,恢复得挺好,各项指标都正常了。这要不是碰见了勇杰兄弟,我如今不知道成啥样了。”一名程姓大姐说。
程大姐来自安阳县农村,今年60岁,是一个特殊的“镜面人”。
李勇杰告诉记者,“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目前,医学界对“镜面人”现象成因还没科学定论,普遍认为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突变有关,发生概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镜面人”虽然内脏全部错位,但相互间的关系并未改变,因此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健康与生活基本没有太大影响。从前年冬天开始,程大姐反复出现便血、拉肚子等症状,严重时一天要跑厕所几十趟。她到附近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距离肛门3厘米处有一枚肿瘤。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要想保命,切除肿瘤的同时,也得切除肛门,往后余生挂粪袋。
程大姐一辈子爱干净、要强,一听这结果,脑袋“嗡”地一下就大了。抵触情绪瞬间涌上心头,当场就说不治了。
其实其他医院也没打算给她治。
低位直肠肿瘤手术,本来就风险高,程大姐的脏器又与正常人不一样,风险更大。随着肛门变窄,肠子的蠕动功能越来越差,程大姐出现大量便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痛不欲生。其间,也放疗过,但效果不理想,病情与日恶化。儿女看不下去,还是做她的思想工作,动员她去做手术,也好斩除病根。病毕竟在自己身上,程大姐退让了一步说,也不是不能手术,但要是保不住肛门,以后挂粪袋的话,那就没商量。保不住肛门了,也不用保命了。
这可给儿女和医生都出了一道棘手的难题。一家人辗转多家医院,给出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命肛不能两全。
后来就来到了地医。
“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是我们主任的行医信条和准则。他没像别人那样让程大姐二选一,而是为她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前,他天天手把手地教她锻炼肛门的收缩功能,不厌其烦。程大姐的内脏构造与普通人完全相反,手术过程中的血管、周围脏器、组织间隙辨认要做到准确及精细化操作,那真是一场生死考验。我在旁边看着都看出了一身冷汗。”地医普外二科住院医师刘笑天说。
刘笑天告诉记者,这几年,李勇杰带领科室创新开展的一系列高难度手术,除了成功保住了一些直肠癌患者的肛门,还成功保住了一些乳腺肿瘤患者的乳房。他说,女性爱干净,更爱美。对她们而言,切除乳房不仅是身体上的重创,更是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李勇杰主任团队实施的经腋窝入路单切口全腔镜下全乳腺切除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经此入路还可同时行假体植入,可以最大限度保留乳房的完整与外形的美观。上周,他电话随访一名患者时,对方还激动得喜极而泣。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保住了患者的器官,也就保住了患者的体面和尊严,使得患者身体心理同样健康。
“我从实习到入职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刘笑天笑着说,“每次轮转到这个科室就一直跟着李主任。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真是比书本上的东西实用多了。他告诉我们,常规手术漂漂亮亮地做下来只是我们专业的基本功,我们的病人一部分是急症,一部分是病程长,都是复杂多变的,不管什么样的病人,要培养将复杂手术变成常规手术的能力,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同行间大量的疑难手术案例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本领,让更多患者受益。”
三
“听说你们在采访李主任,我专门赶过来,让我说几句行不?”地医普外二科前护士长魏荣花笑着说。
魏荣花现在别的科室任职,此前与李勇杰搭档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她说,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李勇杰的强项。
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从2017年开始,甲状腺癌成为河南省第十大高发癌症。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攀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陷入病痛的泥沼。李勇杰闻讯而动,在甲状腺领域持续发力,深入研究比对古今中外相关病例,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从无序中寻找规律。时至今日,李勇杰谙熟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每一根血管和神经,摘取这个部位的大小肿瘤和结节,于他犹如探囊取物。
说着容易做着难。李勇杰告诉记者,甲状腺手术其实是国家规定的四级手术,难度之大、风险之高不言而喻。2022年3月,一名从林州赶来的陈姓甲状腺癌患者,因其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陈哥,因错过了窗口治疗期,癌细胞已从颈部淋巴结转移,CT结果提示:双肺见多发转移瘤。一般来说,甲状腺癌病情发展缓慢,临床上称为懒癌。在国外,这一特征尤为明显。但在我们国内,许多患者的情形正好相反。以陈哥为例,来的时候,他颈部鼓着一个不规则的大包,脖子比头还粗,目测着就吓人。他那会儿已说不出话,睁不开眼,还出不了汗,连带着五官严重变形扭曲,心率和血压也低到了临界点。他的肿瘤究竟有多大呢?摘除下来一称,竟然有4.85公斤。
来地医前,陈哥已辗转北京、上海多家医院,得到的都是令人沮丧的消息,因手术风险过高,要么医院不收治,要么只给予姑息治疗。陈哥在漫长的病痛中苦熬着,经人推荐找到李勇杰。行医多年,李勇杰也深知颈侧手术堪称医学领域的雷区,众多神经密集分布在此,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故许多医生望而却步。经仔细检查和分析,李勇杰决定挑战极限,拟订了多个预案,为陈哥开展了从胸主动脉到颈总动脉的搭桥手术及甲状腺癌手术。这台手术持续了8个小时,分分秒秒都像在刀尖上行走。都说怕啥有啥,手术过程中果然出现了淋巴漏等棘手问题,可能埋下隐患。好在这处于李勇杰的预案之中,在无影灯下精耕细作,最终成功剥离了那个巨大的肿瘤,还成功清理了几十个淋巴结。现在,3年时间过去了,陈哥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彻底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给陈哥做的这次高难度手术,也给医院带来了好名声。从那以后,豫北一带的甲状腺癌患者,都慕名到我们这来了。”魏荣花说。
“上个月姓谢的姐妹俩,双双诊断出甲状腺癌。”普外二科护士长龙海菊接过话茬说:“一个40岁,一个37岁。本来,妹妹是陪姐姐来看病的,因询问得知其有家族病史,李主任建议妹妹也做个检查,一查就查出了问题。只不过姐姐在中晚期,妹妹在中期。这已经够敬业了,李主任还不放心,在姐姐年仅16岁的女儿来陪床的时候,又给她做了个超声检查,也是一查就查出了问题。”
“癌也不可怕,”李勇杰说,“可怕的是发现不了它。任其滋生漫长,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依据病情轻重,李勇杰为她们仨制订了不同的诊疗方案,病灶清除干净,预后效果理想。三个人出院的时候,李勇杰正在进行另一台手术,姐妹俩的母亲——小姑娘的姥姥特地等到他走出手术室,只为当面跟他说一句:“谢谢李大夫,你可真是救了我们一大家子啊!”
四
“李大夫也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一名姓赵的姑娘说。
赵姑娘来自滑县,陪母亲来看病。她母亲今年58岁,饱受肠道息肉折磨已久。此前,她没少陪母亲去近处远处的医院做手术,每次都是切除后不久,息肉又再度生长。小的几毫米,大的几厘米,多发时能生出十几个几十个。虽然明知道切了还会长,但不切又会影响生活,甚至癌变,所以还得切,还得让它们再生长。每一次复发,母亲都要承受手术的痛苦和术后恢复的煎熬,周而复始,没完没了。这小小的息肉不仅让母亲身心俱疲,让一家人跟着揪心,也让原本开朗爱笑的赵姑娘变得忧心忡忡。
“每次手术完,”赵姑娘无奈地回忆道,“医生都交代注意这注意那,可再注意,仍然挡不住息肉生长。这病就像个甩不掉的幽灵,把我们折腾得四处求医,疲于奔命。若不是遇见李大夫,我们这个年恐怕都过不安生了。”
赵姑娘告诉记者,上一家医院建议全结肠切除,把母女俩吓得不轻,心情跌入谷底。绝望之际,她们听到李勇杰的名字,得知他对肠道息肉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那家医院转到了地医。
李勇杰详细查看了赵姑娘母亲的病历资料,又仔细询问了其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细节,察觉这并非简单的肠道息肉复发,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病因。他组织专家进行多轮会诊,并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查,发现由于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等原因,导致息肉反复生长。
怎样才能以最小创伤赢得最大疗效呢?李勇杰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这是一种结合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注射术发展而来的微创手术,属于择期诊断性或根治性手术,旨在通过切除部分黏膜诊治息肉复发和黏膜病变。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实际效果比预期的更为理想。针对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问题,李勇杰又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并配合特定的益生菌药物治疗,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无病一身轻。终于摆脱了顽疾的纠缠,母女俩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本报记者 刘文华 王同录 通讯员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