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2025年濮阳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申统主持会议并传达市委书记万正峰关于教育工作的批示精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葛磊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育局局长杜晓玲作工作报告。会议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和2025年教育重点工作,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以良好精神状态,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把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基本规律和战略主攻方向,高度聚焦主责主业主线,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坚决扛起建设教育强市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
深刻认识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统一到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上,奋力谱写教育强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深刻认识市委、市政府立足教育强市建设新阶段擘画的奋斗目标
要把学习贯彻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和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推动,不断加强战略谋划和精准施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濮阳篇章提供更多人才支撑、更强智力支持。
深刻认识教育强市建设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要勇担建设教育强市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赛道上赢得主动、跑出质量、跑出情怀。
牢牢把握教育工作根本遵循、基本规律和战略主攻方向
必须牢牢把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规律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五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七是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八是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九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濮阳教育的战略主攻方向
一是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把强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攻方向。二是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把强力推进战略谋划引领能力提升作为主攻方向。三是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把强力推进优化布局和质量提升作为主攻方向。四是把握教育的生命线,把强力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作为主攻方向。
高度聚焦九大重点任务
高度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短板,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高度聚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优势,实施课程、课题、课堂“三课联建”,建立基础教育科研交流平台,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教科研成果对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要抓住育人关键环节,突出教学教研、教师队伍两个重点,着力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各学段贯通培养,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高度聚焦名师培养和名校培育
要按照学校培养名师、教育行政部门培育名校的总体思路,坚持名师引领、名校示范、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名师和名校。实施名师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名师参加高端研修、建立名师工作室、举办龙都名师大讲堂、开展“1+N”模式师徒结对等措施,厚植名师成长沃土。实施名校培育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学校历史、地域文化,“一校一品”打造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社会公认的品牌名校,并推动组建名校联盟,通过结对帮扶、资源共享、联合教研,缩小校际差距。
高度聚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高效发展
要着眼教育发展全局,向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校战略布局规划意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集中力量完成濮阳工学院申建本科工作,支持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申建医学类本科高校,支持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提升水平、办出特色。引导各职业院校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各学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适配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
高度聚焦新高考
今年是我市实行新高考的首考之年,各级教育行政和招生考试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落实各级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加强改革培训宣讲和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提高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化风险防范,确保考试平稳有序、首战告捷。
高度聚焦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
要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技能培养、教育评价、校园安全等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助力教育发展。特别要重视全面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激发兴趣、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提升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高度聚焦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要持续优化民办教育布局结构,推进民办学校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控制各学段民办教育在校生占比,通过政策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高度聚焦教育改革开放
要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和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推动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全面助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度聚焦校园安全
高度聚焦校园安全工作,坚持以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导则为引领,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强基础设施,强化隐患排查,加大责任追究,统筹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实施七个专项行动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实施中小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专项行动
为增强学生体质,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日开设一节体育课,并纳入正式课表,严禁任何形式的挤占。同时,组织学生高质量开展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每个大课间时长为30分钟,以此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两小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实施为教师减负专项行动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工作,全面清理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不得要求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或打卡、投票等,严格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和材料报送工作,提升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严控占用教师非工作时间,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潜心育人。
实施规范家庭作业专项行动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落实《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十条规定》有关要求,合理确定作业总量,规范作业布置,严禁向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布置“打卡式”作业,不得要求上传作业视频,让家长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亲子运动,共同完成家务劳动,加强亲子有效沟通。
实施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项行动
认真抓好落实市政府2025年度10项民生实事中关于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要求,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500场,覆盖在校生5万人次。同时,要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医校协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升势头。
实施“1+1+N”学校结对提升专项行动
市、县教育部门要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对标一流,找准学习目标,在市、县城区学校之间,县域内城乡学校之间广泛开展结对提升专项行动。同时,指导市域内各名校与省内外一所名校结对,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实施校园开放日和家长代表陪餐专项行动
要指导学校常态化开展校园开放日和家长代表陪餐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观摩,走进食堂进行陪餐,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面向全市征集“金点子”专项行动
为集聚全市智慧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将在全市范围征集提升教育质量的“金点子”,引导社会各界以负责的态度、创新的视角对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分别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举措,强化督导,抓好落实。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确保教育强市建设任务落地
强化党建引领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坚持和完善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树立实干实绩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让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获得机会和舞台。
狠抓责任落实
对年度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落实机制,形成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的工作闭环。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问题、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摸清真实情况,研究解决思路。
提高工作标准
要强化全局观念,每个单位、每名干部都要把工作放在大局中来定位,以对全局的贡献度来衡量工作成效。要增强时间观念,积极按时间节点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健全工作机制
对确定的每项工作,都要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按节点顺利推进。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督导检查机制。要加强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坚持典型带动
要选树宣传一批正面典型,培育名师、名校,确保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市教育局党组要采取到县区、学校现场办公或与县区政府进行会商的办法,集中培育支持一批先进典型,各县区、各学校要提前研究谋划。同时,也要通报负面典型,强化警示震慑效应,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引以为戒,以案促改。
转变工作作风
要深入推进精文减会,规范督导检查考核,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广大教师创造心无旁骛抓教学、专心致志办教育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