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胜利召开的经开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市干字当头加快发展大会作出的工作部署进行了再细化、再落实,描绘了未来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新一轮发展的嘹亮号角。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持“干字当头、干出实效”的理念,锚定“制造强市先行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建设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保稳定,全区呈现出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的良好态势。
全力抓项目 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开区以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为有力抓手,31个省市重点项目稳步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31.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这一成绩彰显了经开区在项目建设上的决心和行动力。
联鑫化工烯烃单体综合利用、雷佰瑞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14个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为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中原大化MMA项目在停滞两年多之后顺利开工,更是体现了经开区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攻坚克难的精神。
在招商方面,经开区坚持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的策略,成效显著。柏榆医药中间体、康润众达不饱和脂肪酸等39个科技含量高、引领作用强的制造业项目成功签约。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个,到位资金78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和落地,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项目支撑,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全力优产业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这是对其产业绿色发展的高度认可。通过完成“一转带三化”项目18个,新增产值30亿元,全面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层面,中原石化、中原大化、龙丰纸业获批国家级5G工厂,这标志着这些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走在了前列。联众兴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农发河南农化、华龙香料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惠成电子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入围“美豫名品”企业名单。这些企业的成功升级和荣誉获得,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力,也为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全力促创新
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开区深入推进“濮阳智慧岛”建设,在全省评比中获得良好等级,这为创新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雷佰瑞新材料成功攻克工艺难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展现了经开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决心。
惠成产业研究院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恒丰电子、恒信橡塑等4家企业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华龙香料等3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瞪羚企业”。这些创新型企业的涌现,体现了经开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深厚底蕴和潜力。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提质的态势更加明显,为经开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力惠民生
持续提升幸福指数
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经开区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千方百计兜稳了民生保障网,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6400余人,新增技能人才3300余人,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突出“教育强区”建设,中招成绩优等率居全市第一,集团化办学经验走在全省前列,濮上实验学校500分以上毕业生占比51%(全市平均12.9%)全市排名第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经开区的未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纵深推进群腐整治工作,问题线索办结率居全市第一。开展“严实纪律转作风,守牢底线促发展”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全区环境指标持续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经开区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单位,获评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县(区)第二名、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县(区)第二名;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上,经开区作为先进县(区)作典型发言。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经开区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当前,一场以“干字当头、干出精彩”为核心的发展热潮正蓬勃兴起。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省委书记刘宁提出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四高”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书写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经开区深入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锚定制造业高质量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大做优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大抓项目筑根基。经开区充分挖掘制造业发展潜力,扎实推进3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完成121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5个以上。突出抓好25个制造业项目建设,夯实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升星晋级基础。同时,紧盯化工园区优化调整,为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经开区以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为引领,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中原石化、中原大化、联鑫化工等企业建成转型标杆企业。此外,还积极推进20个“一转带三化”项目,确保全部列入市级项目库,力争17个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加强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谋划,重点推进濮阳市低空产业园等未来产业项目建设,力求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大抓创新强引擎。创新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开区将着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充分发挥“濮阳智慧岛”功能,助力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技术中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型小微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全力支持沃森超高、联众兴业、蓝星新材等企业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头雁企业。
此外,经开区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联合会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完善产学研用融合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经开区就地转化。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经开区正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抓转型塑优势。经开区全力争创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5家以上,力争工业节能诊断率达到80%以上。在新能源项目建设方面,持续推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加快中原大化、龙丰纸业等4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进度。
同时,经开区还扎实推进“驭风行动”试点村建设,加快分布式光伏项目进度,推进机关、学校、医院、社区等光伏资源开发利用。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还有效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提升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深化高水平开放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高水平开放是经开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经开区积极响应省委关于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号召,主动强化对内开放,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抢抓机遇争项目。经开区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先进地区的对接协调,全力做好74个增量政策项目包装谋划和申报对接工作。围绕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端助剂等主导产业,经开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持续跟进湖南长炼10万吨特种酚、生物质乙二醇等在谈项目签约进度。一季度争取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以上、制造业项目18个以上。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和落地,将为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扩大开放提水平。经开区以全球视野和积极主动的姿态,全面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以创建省级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为抓手,提升外贸服务水平,常态化做好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动态监测中原大化、惠成电子等10家亿元以上外贸企业数据,确保进出口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经开区的外贸竞争力,还有效推动了国家级开发区综评成绩的回升。
营商环境再优化。经开区深入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同时,常态化举办区内政银企对接会,进一步加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协调联动,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些举措为经开区营造了让企业“办事省心”的政务环境、“投资放心”的法治环境、“经营顺心”的市场环境。
创造高品质生活
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也是经开区谋发展的根本目的。经开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将更多的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经开区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用心用力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在教育方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出“教育强区”建设,擦亮“经开教育”名片。在就业方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这些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城乡发展更加协同。经开区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同时,加快推进阳光大厦西侧、胡村卫生院等闲置地块盘活,让闲置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方面,经开区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五大振兴”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此外,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濮瑞路(王助)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推动光伏开发进村入户。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和品位。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开区统筹保护和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一体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等各项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新习、王助等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同时,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通过这些举措,经开区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创新高效能治理
筑牢安全稳定底线
高效能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刘宁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重点,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上出实招,确保社会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强化党建引领。经开区抓实各级党组织政治建设,扎实做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以年底村(居)换届为契机,选好带头人、配好村班子、储备好干部。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突出分类管理、创出特色。完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项目清单、问题清单“三单制”管理,以制度完善带动工作落实。同时,推动社区管理“多格合一”,凝聚党员群众力量,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守牢安全底线。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导则,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维护大局稳定。经开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持续深化群腐整治成果,加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力度。
争先实干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四争先”体现了河南作为经济、人口、文化大省的使命担当。经开区自建区起便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试验田、排头兵、主力军,这一定位决定其在高质量发展中需“走前列、作表率”。要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精彩开局,就必须争先实干,而这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
激发实干奋斗精气神。实干是最好的承诺,奋斗是最好的落实。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走前列、作表率”使命,探路先行、实干争先,样样争先进、事事走在前。对于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的事情和安排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一个声音抓到底,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到位,形成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实现各项工作提速提标,带动发展提质提效。
区内企业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做精主业、做强实业的同时,要厚植家乡情怀、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等各项事业。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当好企业家娘家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周到服务。
提升攻坚克难真本事。学习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全区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转作风、促发展”大论坛和“双周大讲堂”,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
把牢作风建设硬杠杠。自去年11月开展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以来,全区党风政风向好、工作效能提升。但作风建设永不止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遵守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制度,做到权为公所用、权为民所用,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树立正确导向,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容错,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担千斤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犹豫、懈怠、畏难者将被淘汰,实干、行动、奋斗者将成为中流砥柱。全区上下将以“闯关夺隘”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久久为功”的志气,勇挑重担,砥砺前行,共同攻克艰难险阻,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作出经开区新的更大贡献。⑨
本报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刘涛 张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