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与毗邻地区加深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优化思路、找准定位,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6+20”产业链群,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实施中原大化MMA、大华亿秒智能终端、立讯精密产业园等项目,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高能级特色园区,“一企一策”培育丰利石化、天能、中汇集团、盛源等发展壮大,倾力打造百亿级企业、千亿级集群,形成濮阳现代制造业雁阵。
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鼓励丰利石化、巴德富、三棵树等企业与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在产业配套、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发挥齐成石化、山东鸿瑞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专项推介、专题招商,招引中下游专精特新类化工项目;加强与聊城等地市能源规划衔接,统筹布局加氢站、氢能储运等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氢能输送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氢能应用场景。
共建现代产业园区。支持范县与莘县、濮阳县与东明探索“双向飞地”“共管园区”,深度谋划实施标志性产业合作项目,打造豫鲁毗邻地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联动发展试点;依托台前县谋划建设豫鲁毗邻经济开发区,与阳谷县围绕产业协作、“飞地经济”开展深度合作。
提供保障: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热土
营商环境,是合作发展的保障。
“不用回家,在濮阳就办理了老家的不动产登记业务。”3月1日,办理完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的王先生,对此高度称赞。王先生家在聊城,目前受所在公司委派,在濮阳一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去年11月初,父母看中了聊城的一套房子,就给王先生买了下来。得知聊城、濮阳两市有“跨省通办”业务后,王先生就在濮阳办理了不动产登记业务。
2024年,濮阳市先后与山东省聊城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等签订了《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书》,四省地市民不用来回跑腿,就能在所在城市办理另一个城市的不动产业务。
事实上,不仅不动产业务可“跨省通办”,医保等业务同样可跨省办理。近年来,我市围绕群众和企业最关切的高频事项,全力以赴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构建了“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件”的全新服务模式,有力推动了跨区域政务服务质的飞跃与升级。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只是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一码集成”典型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不动产登记改革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以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发展”入选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五项举措助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四有政务服务品牌”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一项项政务服务改革,在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让我市的营商环境连续数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营商环境,只有更优没有最优。建设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桥头堡,吸引企业和群众来我市投资就业,需要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继续努力,为合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要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加快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无感”审批、高效办理。聚焦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领域,全面推行“管家+保姆”帮办代办服务。建立涉企诉求“快办、联办、督办”解决机制,深入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要打造一流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行为。完善全市营商环境违法案件全链条调查处理机制,加强对营商环境违法案件处理。强化法治护企,深入推进“检察护企”等行动,纠正涉企“小案重罚”“过罚不当”等监管执法行政违法行为。
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考评体系。深化“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服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考评体系,重点衡量企业是否满意、政策落地是否顺畅、企业是否得到实惠等。对优化营商环境“重奖励”,对破坏营商环境“零容忍”,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时时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睦邻友好增互信,大道同行天地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蓝图绘就,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战略已定,濮聊荷三地多项合作发展协议已签,争做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桥头堡目标明确,濮阳必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务实的行动,与聊城、菏泽一道,携手联动促转型、改革创新提质量、开放合作增效益,建成豫鲁毗邻地区合作桥头堡,续写三市区域合作发展新篇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