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展现新时代濮阳法院干警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以榜样力量引领奋进征程,即日起,本报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办《匠心匠行·濮法之光》专栏,深入报道基层干警扎根一线、司法为民的实践风采,挖掘创新履职中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市法院队伍实干担当、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濮阳篇章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及至今年,许书玮已在范县人民法院扎根14年。从一名初入法院的青涩青年,到如今担任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并分管执行工作,他始终保持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以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破解执行难题。
为了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得以实现,他带领团队常年奔波在执行路上,让一份份裁判文书变成了当事人手中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以积极行动彰显入职初心
2月7日,春节过后开班第三天的清晨,寒风凛冽,范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楼前,执行干警整装待发,许书玮站在队伍前安排节后第一次集中执行行动。
“大家把今天要执行的案件再梳理一遍,特别是涉及民生和困难群体的案件,要重点关注,确保执行到位。”他的叮嘱在呼啸的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且坚定。
他深知节前节后是执行的黄金时段,抓住这一时机能够事半功倍。为不断提升执行质效,除外出执行任务之外,他常常一头扎进卷宗堆里,从纷繁复杂的案件细节中试图揪出执行难的症结所在。同时,他坚持以执行机制创新作为深化执行体制改革的内生动力,对外刚柔并济加大执行力度,对内狠下功夫补短板、破难题,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执行创新维护司法权威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必须要有从全局审视一案、以一案助推全局的司法担当,尤其是在处理涉及民生、社会影响大的执行案件时,必须要有挺身而出的豪情和胆气。许书玮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永远冲在执行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处理张某金融借款纠纷案时,经调查发现,张某妻子重病卧床、儿子就读高中,全家仅靠打零工维生。他深知,此案的执行不仅关系着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社会对司法执行的信任与期待。为此,他带领团队多次走访当事人家庭,了解实际情况,最终找到了平衡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对这一案件,他创新执行预调解机制,采用“调解前置+分期履行”的方式,经过10余次协调,最终促成2年宽限期的分期还款方案,既保障了申请人权益,又保障了张某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以执行成效做实司法为民
许书玮在执行工作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如我在执”的司法理念,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4年1月,该院执行局接到一起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执行案件,申请人赵某等8名农民工因包工头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未果,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了解到王某等人急需工资维持生计时,许书玮以最快的速度安排执行工作。
经调查,被执行人远在贵州某山区,当时天降大雪,他带领执行干警顶风冒雪跨省千里、连夜蹲守,费时2天2夜,最终在一处工地找到了被执行人。经过多次协调,被执行人最终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除执行案件之外,针对“执行难”问题,许书玮还带领团队打造“繁简分流、节点管控”的全流程执行机制,让执行效率平均提升近50%,成为破解“执行难”的“范县方案”。
以基层协同破解执行难题
“人难找、财产难寻”,一直是执行工作的痛点。许书玮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执行干警+乡镇村委”协同机制,全面深化执行“一站式”改革,让执行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成功化解了一批顽固执行案件。
在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被执行人长期在外地躲避执行,执行干警尝试多种方式联系,均遭其拒绝配合。于是,许书玮借助村委会的力量,带领执行干警约见了被执行人的父母。通过耐心地沟通和劝说,许书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成功化解了这起长达20年的借贷纠纷案件。
执行无小事,件件护民生。许书玮带领团队执行的成功案例不枚胜举,涵盖婚姻纠纷、涉交通事故纠纷等各类案件。他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执着的追求,书写了一名新时代执行法官的责任与担当,为新时代法院队伍注入了奋进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王博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