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新学期,市第三小学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的“中小学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规定,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校园内洋溢着活力四射的运动氛围,充分体现了“小校园大体育”的教育理念。
趣味体育课 点燃运动热情
每天一节的体育课是学生们翘首以盼的时刻。学校指导体育教师开发了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趣味体育课程,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从基础的队列训练到挑战性的田径项目,从充满乐趣的游戏竞赛到需要团队合作的球类运动,体育课涵盖了广泛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耐心讲解动作要领,亲自示范标准姿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踊跃地参与练习。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从最初的笨拙运球,到逐渐熟练的三步上篮,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教师还会组织篮球友谊赛,让学生们在实战中提升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大家相互配合、相互鼓励,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让体育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活力大课间 舞动青春风采
每天9时50分和16时,校园里准时响起动感的音乐,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正式开始。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阳光和运动,制订了详细的活动内容、活动场地和进退场顺序,提倡师生共同锻炼,享受快乐的一整天。每天上午,全体师生一起进行课间操活动。活动将国家推广的课间操和学校体育教师自创的律动操、健身操、广播操、武术操、放松操等有效结合,旨在增强体质、舒缓身心、保护视力、缓解压力。
年级大体育 让健身更有特色
学校按年级开展特色体育课活动,整个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一起活跃,由体育教师带领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结合趣味与运动的“活动+游戏”特色体育活动,如武术操、韵律操、健身操等,各具特色。运动类游戏与花样团体操相结合,既提升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又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提升智力、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为了进一步推进“小校园大体育”,学校将跳绳作为重点项目,在大体育课时间开展“人人会跳绳、个个都优秀”的跳绳活动,充分发挥跳绳在提高学生体能,培养技能、智能、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多元体育社团 助力个性发展
学校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多元协同拓展课程资源,让校内教师“动起来”,将校外资源“引进来”。学校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跳绳、游泳、武术、健美操、轮滑等26个体育类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让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特长培养助力全面发展。社团活动采用“专业教练+ 学生骨干”的管理模式,本着“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定期开展各种“校长杯”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游泳比赛,羽毛球邀请赛等比赛活动。
课间10分钟 点赞“微运动”
学校重视每个课间的学生活动,将操场边、楼上各活动平台、各个阳光体育角等区域划分为“自由活动区”和“主题活动区”,并安排教师轮流指导学生活动,确保课间活动安全有序。在“主题活动区”,学生进行跳格子、跳皮筋、投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有趣的课间小游戏。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主设计多种课间游戏,低年级的“口算跨步赛”和高年级的“古诗接龙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课间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确保了课间的文明、安全、有序。
健康的体魄是成长的基石,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市第三小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运动乐园”。学校将继续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模式,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的世界里绽放光彩,拥有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讯员 崔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