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董本红 马文亮)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濮阳县以创新思维破题“绿富平衡”,通过“林下经济+特色产业”的生态组合拳,在林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截至2024年底,全县林下经济规模突破2000亩,带动400户农户每户年均增收3600元,探索出一条“林间生金、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村,成片的泡桐林下,智能喷淋系统正为蚯蚓养殖床进行保湿作业。蚯蚓既能入药,又能用作饲料,这就相当于给林子装上了“聚宝盆”。而在鲁河镇丈古集村,返乡能人王长甫的60亩竹柳林里,金蝉养殖去年迎来了丰收年。王长甫介绍道:“去年金蝉每斤能卖到120元,这些林下的‘金疙瘩’,实实在在刨出了一条致富新门路。”在梨园乡、习城乡黄河大堤下的淤区防护林内,菊花、金银花、藏红花等中药材种植已颇具规模。这些林下经济作物大多被送往当地的深加工企业,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在白堽乡,林下养鹅、林下养柴鸡规模达到200余亩,濮阳县林业中心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培训,让林下养殖变得更加高效。濮阳县依托黄河大堤、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金堤河,着力打造三条林下经济带。此外,濮阳县还积极培育“濮阳中药材”“濮阳玫瑰”“濮阳蚯蚓”“濮阳金蝉”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品牌。
据悉,2025年,濮阳县林下经济面积将新增3000亩,让更多群众端稳“绿饭碗”,吃上“生态饭”,真正实现“叶茂根深产业兴,林荫深处淌金银”的生态振兴蓝图。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