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绘就治水惠民新画卷

——写在二零二五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

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连日来,我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持续开展。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并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近年来,濮阳这座因水而困、因水而谋的中原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水”为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挥毫泼墨。从纵横交错的现代水网到汩汩清泉润泽千家万户,从河长制下的碧水清波到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牢固防线,濮阳正以系统思维推进水治理现代化,绘就了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水网建设全面起势

濮阳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有大小河沟96条,多为中小河流,水资源极度贫乏。市水利局提供的最新一组数据显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62.7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6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22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3、全国的1/16,属于极度缺水城市。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近年来,国家“十四五”水网建设规划与河南“四水同治”“五水综改”战略的叠加,为濮阳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从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到濮阳市水系连通项目,从智慧灌区试点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一系列工程正在将“以水定城”的发展逻辑转化为现实图景。

“十四五”以来,我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多方资金,完成工程项目384个、投资337亿元,连续4年获全省“四水同治”考核优秀等次。完成渠村、南小堤、彭楼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7.1万亩;实施金堤河、马颊河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工程,治理河长141公里;建成引黄入鲁工程、范县水系连通、卫河取水项目等工程,完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沉沙池东、西条渠清淤,清丰县引黄调蓄工程等相继开工,引调水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我市抢抓增发国债政策机遇,成功申请国债项目24个、国债资金11亿元,项目现已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同时,围绕全市“六横六纵”市级骨干水网,编制完成《濮阳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谋划了“13纲58目58结”水网结构。

针对国家“两重”政策重点支持领域,今年,我市加强项目资金争取,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59亿元,“十五五”期间拟实施重大项目18项、总投资235亿元。

农村供水润泽民心

实施农村供水“四化”建设,推进饮水水源置换,既能解决城乡居民吃水不安全问题,又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2019年以来,濮阳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引水指标,全力推进农村供水“四化”,逐步将农村水源由地下水置换为地表水,持续扩大城乡供水一体化范围。

“以前我们吃的是地下水,口感不好。自从吃上了丹江水,感觉跟喝矿泉水似的,味道甘甜可口!”3月24日,喝着自家水管里流出来的丹江水,范县濮城镇北街村村民王玉敏感慨道。

2021年12月1日,随着范台首端调流调压阀缓缓开启,丹江水通过管道流向范县、台前县的千家万户,我市最后2个未通丹江水的县——范县、台前县群众吃上了清冽甘甜的丹江水。自此,濮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丹江水全域覆盖。

为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供水水平,我市健全农村供水服务机制,全面落实限时服务承诺制,做到“民呼我为”“接诉即办”,农村供水问题实现动态清零。2024年,我市投资3.35亿元对农村老旧供水管网和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全面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全部达标。(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姚慧凤

2025-03-27 ——写在二零二五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 1 1 濮阳日报 c156710.html 1 绘就治水惠民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