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生态好,文旅兴。生态旅游,既能够保障我们的出行体验,又能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近年来,濮阳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探索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以生态保护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黄河文化旅游带即是濮阳将坚持生态和旅游融合的典范。黄河贯穿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一条黄河大堤,如蜿蜒的卧龙,连接起濮范台三县。近年来,濮阳市牢固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标准打造了黄河生态廊道。在美化黄河生态的同时,精心推出了黄河文化观光旅游线路。现在行走在黄河大堤,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真正实现了绿美民富的目标。
“旅游+农业”让旅游和农业“互为动力”
走进华龙区马呼屯村的豫龙智慧农庄,一大片樱桃花下,不少人正拿着相机打卡拍照。据了解,豫龙智慧农庄是集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农庄内种植樱桃120余亩,每年5月都会举办樱桃节。除了樱桃,农庄内还种有草莓等时令农作物,从元旦到夏天,游客都能在此体验采摘之乐。
据介绍,随着森林旅游的持续升温,华龙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休闲采摘和森林旅游融合发展,以生态为依托、森林为基础、旅游为引擎、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特色林果产业初具雏形,用全新的“美丽田园”运营模式,让人们在工作忙碌之余,体验了森林生态风光和休闲采摘带来的乐趣,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几天,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蘑菇点灯项目正在马不停蹄地准备中。赵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以蘑菇种植为主,村内600多座蘑菇大棚让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这几年,赵家村不满足于仅仅将蘑菇当成食品,而是琢磨起了农业和旅游的结合。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协助下,赵家村成功引进了蘑菇点灯项目,这也是国内首个以蘑菇为主题的农文旅项目。3月29日,随着项目的正式开业,赵家村村民在种蘑菇之余又多了一个生财之道——吃旅游饭。
“旅游+农业”是近年来呈现出的旅游新业态。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的繁荣,促进农业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濮阳县后郑寨村、南乐县马家村、经开区丁寨村等一个个农业旅游村的出现,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升了乡村“颜值”。
“旅游+康养”让观光和休闲“双向奔赴”
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杨柳依依、繁华盛开,这是记者在有着“北国小江南”之称的范县柳溪小镇看到的场景。如果不深入其中,你很难想象在豫北会有这样一个富有江南特色的村庄。2023年以来,在省水利厅的帮助下,范县按照“水系为魂,生态为本,产业为基,就业为要” 的规划建设蓝图,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农业观光游、农业研学游、农产品作坊游、生态水乡游、非遗文化传承游等五位一体的旅游发展业态,柳溪小镇因此应运而生。几年来,柳溪小镇相继举办油菜花节、钓鱼大赛等多项赛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康养地。
依偎黄河,古村、古道、古树、古渡口,与周围的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融为一体。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走进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黄河古村落,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别看离城市远,但姜庄村现在可是网红村庄,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来这里参观游玩。姜庄村紧挨黄河,是个古村落,原来时常发生洪涝灾害,村民陆续由堤东老村庄迁至堤西,老村大量房子闲置。自2017年始,中石油帮扶该村高标准建设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乡村旅游项目,依托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打造集住宿、餐饮、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体。旅游和康养的结合,使姜庄村很快成为网红,一到节假日和周末,即有不少豫鲁毗邻地区群众前往休闲观光。
为“串珠成链”,今年,濮阳市新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特色农文旅线路尤其值得期待:西水坡遗址—新习镇(挥公大道)和众农林(牡丹、玫瑰、羽衣甘蓝)—胡村乡万达农林(红掌)—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蘑菇点灯)—清丰县双庙乡单拐农业高效示范带。
春光无限好,旅游正当时,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如约而至。濮阳文旅将继续阔步前行,用乡村旅游的“调色笔”勾勒归园田居的闲适和诗和远方的浪漫,用乡村旅游的“小切口”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