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为做好该项工作,我市编制出台《濮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流域系统治理、构建蓝绿灰协同防涝体系、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美丽宜居韧性海绵社区、重点片区海绵城市建设5项重点工作,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逐步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着力加快推动污水厂提标改造、配套输水管网改造等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于绿化、景观等,加强中水处理技术改造,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内先进标准,全市利用非常规水1.1亿立方米。
围绕城市更新管网泵站等排水设施提标改造、完善行泄通道、海绵型建筑与社区建设等方面,2023年以来,我市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5个,完成投资2.97亿元,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率为1%~20%,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构建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
用好“除法”——
做细污染水防治
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过程中,污染水防治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位于范县的七里堂沟,河水碧波荡漾,河堤两旁绿意盎然,时而有水鸟掠过,点起河面阵阵涟漪……曾经这里可不是眼前的这幅美景,昔日的臭水沟一度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大家从一旁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走。
2021年,七里堂沟搭上了范县水系连通项目的快车,经过清挖疏浚、沟河连通、岸坡整治、绿化美化,范县水系形成了沟河、渠道、坑塘互连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格局,水患变水利、水浊变水美、水穷变水富,既提高了工程防洪排涝能力,又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减灾、生态、经济效益。
“这条河的改造给我们这儿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们得守护好,让它常清常净。”81岁的民间河长赵洪俊几乎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带着工具沿河转一圈,看到河里有漂浮物就捞一捞,岸边有垃圾就扫一扫。“只要我能走得动,就要为家门口这条河出一份力。”赵洪俊说。
为了让“河长治”“湖长清”,我市持续深化河长制,市、县、乡、村2600余名河湖长积极巡河履职,常态化开展河流“清四乱”,扎实开展黄河滩区“四乱”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探索河长制“三单两函一令一报告”工作法,累计整治河流“四乱”问题600余处,侦破涉河案件312起,河湖生态面貌明显改善。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共排查出入河湖排污口472个,已全部溯源;272个排污口无须整治,列入整治范围的200个排污口,目前整治完成184个,整治完成率92%。全面整治黑臭水体,8个国(省)控水质断面全部达标。同时,科学调配生态水,持续开展金堤河、马颊河等重点河道生态补水工作,年补水1.19亿立方米,有效提高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成功创建省、市、县级幸福河湖19条,黄河台前县段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段”,碧水清波潋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已成为濮阳大地随处可见的风景。
地下水作为濮阳主要水源之一,肩负着保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任务的资源承载和战略储备功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将持续用心呵护好地下‘生命之源’,持续探索地下水超采治理‘濮阳模式’,为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作出应有贡献。”市水利局负责人信心坚定地说。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