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市第八中学

落实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 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文件精神,市第八中学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课程筑基强根基、赛事赋能激活力、融合创新破边界”三维驱动育人模式,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高质量开展2个大课间,认真落实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课程筑基强根基

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市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将每天一节体育课纳入课表,并创新实施走班制教学,破解了师资不足瓶颈,打破班级限制,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专项课程,学生按兴趣选课、分层学习,实现“一生一技能”。同时,与体育俱乐部合作引入专业教练,补充师资缺口,确保每堂课“有专业教师、有系统课程、有达标评价”。

双大课间强体质。学习分段设计“30+30”活动方案,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活动,形成“体能+趣味”双循环。上午的大课间以“跑操”为主,下午的大课间开展花样跳绳和游戏活动,确保学生日均运动强度达标率100%。

● 赛事赋能激活力

课堂精准“教会”。学校体育组以“晨研”为抓手,每周三次开展“集体备课+技能实训+专题研讨”活动,破解教学难点。集体备课聚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层设计,技能实训覆盖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项目,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晨研+”机制,联动家校资源,探索“运动处方”个性化指导,构建科学体育育人体系。

全员“勤练常赛”。学校每年举行两次全员运动会,设置“集体跳绳”“团队障碍赛”“毛毛虫”“齐心协力跑”等趣味项目和体质达标专项体育比赛项目,学生参与率100%;举办“校长杯”篮球、足球、排球班级联赛,班班建队、人人上场;15个体育社团覆盖田径、武术、轮滑等项目。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在2024年12月举办的河南省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中,五年级学生毛浩然,一人独揽少年组男子三项冠军,为濮阳赢得了短道速滑项目首枚金牌。学校通过“以赛促练、以赛育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优良率逐年提高,肥胖率逐年下降。

● 融合创新破边界

乒乓球筑基工程。学校与市乒乓球实验学校深度合作,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乒乓球课,由市乒乓球实验学校专业教练授课,将“反应力训练”“眼脑协调”融入低龄段教学,学生近视率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游泳普及行动。学校联合市游泳馆实施“泳者计划”生命教育,每学年为一、二年级开设两节游泳集训课,通过“基础知识+自救技能”教学,真正实现“人人会游泳、安全有保障”。

资源联动补短板。学校通过“走班制共享教师”“校馆共用场地”等机制,有效解决了师资与设施不足问题。例如,轮滑课由俱乐部教练负责授课,游泳课则利用市游泳馆专业师资、场地进行,实现了“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目的。

落实“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是政策要求,更是育人担当。市第八中学的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基础,走班制让“开足课时”从难题变亮点;赛事体系是关键,常赛机制让“躺平少年”变“追风健儿”;体教融合是突破,校馆协同让“资源短板”变“特色长板”。让每一节体育课,成为点燃生命热情的火焰;让每一场运动会,成为锤炼意志品格的熔炉;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体魄强健、精神明亮的中国少年。

今后,市第八中学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行动纲领,积极探索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融合路径,为我市实施“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贡献更多基层经验。

通讯员 边方平

2025-04-01 市第八中学 1 1 濮阳日报 c156900.html 1 落实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 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