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难办的事儿,大家在“方桌议事会”上商量着来;碰到邻里纠纷或家庭矛盾,爱心唠嗑队、小东调解室帮忙说和着来;愿学一技之长,“红色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着来;想和邻居拉近距离,在参与社区举办活动时互相了解着来……生活在华龙区任丘路街道河东社区,总有一种美好和你不期而遇。
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被称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
社区这个基础如何夯实?近年来,河东社区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以创新社区治理“小切口”,探索城市社会治理“大路径”。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灵魂,以创新为驱动,变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矛盾基本不上交”目标的同时,成功获评河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打造了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样板”。
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老伙计们,今年国家又要给我们涨养老金啦!”3月15日上午,河东社区二楼会议室,油田党校退休教师、社区离退休第六党支部书记王天均,正在“红色课堂”为老同志传达讲解全国两会精神。他专门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向老同志讲述。一系列养老好政策,让离退休老同志备感期待。
“红色课堂”是河东社区精心打造的党员活动、红色精神宣传主阵地,定期邀请离退休党员王天均、张金生等,为流动党员上党课。为扩大影响力,“红色课堂”还在每周一至周五,常态化开设书法、插花、声乐、茶艺等课程,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我平时很喜欢摄影,爱用镜头记录生活,有了专业老师的讲解,我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家住庆东小区的张玉兰告诉记者,她在“红色课堂”上学到了摄影技术,更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大家在一起四处采风,互相交流摄影业务,晚年生活非常幸福。
“红色课堂”也是河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一个抓手。社区党委书记罗杰峰说,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此,河东社区矢志不渝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社区建立了四级网格队伍,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成立了11个离退休党支部,吸纳威信高、经验足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担任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社区还联合42家油田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党建联盟,形成共治力量,共同解决了社区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20余项难题。
党建引领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河东社区副主任刘晴介绍,离退休老党员纷纷“退而不休”,发挥各自专长,为居民开展服务。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居民以楼栋、单元为单位,有的逢年过节“同吃一锅饭”,有的开展“邻里守望”,有的组成义务巡逻队,真正实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效果。
行为示范:搅动社区治理“一潭死水”
发传单、讲政策、辨真假。3月15日上午,河东社区联合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3·15”消费维权进社区活动,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维权观。
以活动带动社区治理,是河东社区建设幸福、和谐社区的“法宝”。为什么如此重视举办活动?罗杰峰讲述了他的亲身感受。2019年4月,中原油田“四供一业”移交给地方,河东社区是其中一个。当时在另一社区任副主任的罗杰峰,被派往河东社区任党支部书记。除罗杰峰外,剩下的13名工作人员均为油田职工,这让他一度有些顾虑,害怕自己不好与大家融合。想不到来社区不久,大家就打成了一片,原因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活动。
原来,油田社区有举办群众性活动的传统,每逢重要节日、周末,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深入小区举办服务活动。当时有个“爱周六”活动,每月的第一个周六,社区都会组织志愿者在小区内开展理发、义诊、照相、维修等服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罗杰峰和其他13名工作人员迅速拉近了距离。不仅如此,罗杰峰还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非常熟悉,大爷、大妈一口一个“小张”“小王”“小罗”,叫得特别亲热,这让他打心眼里对居民多了亲近感,对社区工作多了成就感。
正是看到活动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罗杰峰任党支部书记后,不仅没有压缩活动,而且更加重视活动的开展。近年来,社区在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要举办多场联欢会、志愿大集、闹元宵、包粽子、才艺展示等活动。每次举办活动,社区只要一发号召,很多居民都自愿参加,大家在一起熟悉得不得了、亲热得不得了,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让社区时时充满欢声笑语,更减少了各种矛盾。河东社区居民魏永刚说,现在大家都住单元楼,很多邻居老死不相往来,见面形同陌路,整个社区就像一潭死水。2023年因照顾孩子上学,他搬进了河东社区,参加几次活动后,感到社区就像个大家庭,很温馨,很和谐。“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社区真正得到了完美体现。”魏永刚说。(下转第二版)